看着缓缓关上的那道门,我加入了等待的队伍。一道绿色的门,隔断了两个时空。
门里门外,人生百态。
时不时有医生进进出出,匆匆的脚步中,可以看出,里面的人一定忙忙碌碌。
等候的人群越发壮大,站着的,坐着的,沉默的,私聊的,平静的背后,到处是无处安放的心。
家属去年右踝骨折,钢板钉子还没取,没想今年左膝又扭伤。还是这家医院,还是这栋楼,连主治医生都没变。
当陪护我也算是"老运动员"了,自以为会淡定一些。其实,一点也没有,今天一早手术,昨晚差不多半夜失眠。看着她被推进手术室,心脏一下子又拧到了半空。
陪同的家属都自觉地退到了门外,里面一片未知。这个时候再无助,你也只能选择相信医生。还是招招手、加个油吧,然后把命运交给值得信任的人。一个年轻姑娘对着她的小伙,喊了声"我在外面等你",竟然让人到中年的我眼眶一热,一声"等你",胜过世上所有的甜言蜜语。
等待,最熬人。像这样有一定风险、不十分确定的等待更是熬人。门口那一块不到20平米的过道,有人溜了一圈又一圈。几排座椅,一个个"低头族",你以为他们专心刷抖音、翻视频,其实视觉听觉都聚焦在那一道门,不放过一点风吹草动,生怕错过一丝一毫信息。
一个小男孩,大概也就2—3岁,妈妈抱着、爸爸托着,后面应该是再往上一代的跟着。孩子天生敏感,还没到手术室,就开始哇哇地哭。即使年龄这么小,大人也不给进去陪,真是相当残忍。将近三个小时,一大家子就没离开过手术室门口。总算出来个医生,告知一切顺利,家人不要担心。压抑了许久的妈妈,痛快地哭出了声。如果可以的话,她一定宁愿遭罪的是自己。
坐边上一家人,面相忠厚,衣着简朴。生病的应该是老母亲,三兄弟姐妹隐约在商量照顾、用钱的事。困难一起解决,家人平安就好。
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中国人最讲"孝"字,懵懂孩童已经开始诵读"首孝悌,次谨信"。离开"孝",我们传统社会就会解体。过去讲养儿防老,那位老人家晚年肯定是幸福的。
想起我家属外婆,快90岁了,一向硬朗。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也有小情况,三儿三女六家一起,轮流照顾。我岳母是家里老大,有事都冲在前头,给弟妹们做好榜样。前不久,岳父岳母首先回老家陪伴了20天。两位自己都快70的人了,在尊老孝老上确实值得敬佩和学习。老太太嘴上不说,但看得出来心里很开心,应该说在老伙伴里她应该是晚年最幸福的。
忍不住吐槽一下,赶上独生子女的一代,将来在照顾老人方面真是有诸多困难,至少连个商量的都没有。好在前几年开始,国家又给了机会,70末、80后生二胎还来得及。
中国人大多性格内敛,不善情感表达。中国人又最讲感情,亲情、爱情、友情。感情这东西,挺奇怪,整天喊在嘴上不一定就真。特别亲情,有时言语无法表达,也无需时时表达,谁都无法阻断。就像这,一门之隔,隔断时空,割不断亲情。
等待是漫长的。四个多小时手术相当难熬,幸好一切顺利。等待中还有意外之喜。中间,出来两个护士,抱出一对双胞胎,还是两个男娃子。呼啦围上来一家人,抱上孙子的老人家,脸上皱纹好几道褶子,满是藏不住的笑容。突然想到,明天就是母亲节,这是给一位母亲最好的礼物。
借此,祝愿天下所有母亲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