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时分,毫无预兆的一道夺目的闪电划破黑暗的夜幕,穿透紧闭的窗帘,留下耀眼的一瞥。不等人回过神来,一声震耳欲聋的雷声轰隆隆响起。刹那间,闪电不时发出亮如白昼的光芒,雷声紧接着轰鸣不止。窗棂和屋顶同时发出震颤的声音,产生了一种惊悚的效果。
太平洋两岸的人们正在群里讨论回国隔离、检测的话题,瞬间转移到了午夜惊雷上面。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叹,在温哥华这么多年,头一回遇到这么猛烈、这么长时间的雷暴。闺蜜直言,她关掉了楼下的灯,打开百叶窗,静静地观赏着难得一见的午夜电闪雷鸣。有人陪伴在身旁,就是有底气。
想起去年夏季,为了追逐闪电,我们在半夜三更驾车从河畔追到海边,冒着豆大的雨滴,坚守在空旷的草地上,终于拍下了连接天地的闪电奇观。今夜,我虽然很想捕捉闪电的璀璨,还没来得及拉开窗帘,却被刺眼的亮光晃了一下,赶紧把窗帘拉得更加严实。
电闪雷鸣中,夜更深了。我忽然间思绪纷飞,毫无睡意,不由地打开电脑,记下此时此刻的感受。
温哥华已经连续晴了好些天,天气预报中的雨水始终没有下下来,以为预报中今天下午的雨又是一场随时会消失的风云变幻。下午出门去walk时,才发现乌云四合,气温明显下降的同时,拂面而来的清风也稍稍带上了不属于夏季的凉意。看来,降雨可期。
小径路旁,枝繁叶茂的各种树木已经形成了绿荫蔽日的气势。没有了丽日蓝天的背景,没有阳光投射,没有光影交错,没有斑驳陆离,树荫下显得有点厚重沉郁。浓淡深浅不一,形状各异,大小有别的绿叶却在风中婆娑起舞,一派悠然惬意。
昨天还在阳光下开得灿烂,如夏日积雪般灼灼耀眼的大片白色杜鹃花,不知为何,一夜之间几乎全部枯萎了。一朵朵没有了生机的花朵,呈一种难言的黄色依然顽强地直立在枝头。好像头一回看见花谢不是飘落。看着枯黄的花朵,想起昨天读到加拿大女作协一位才华横溢的妹妹的文中,用辛辣且不失幽默的笔触,描述的关于黄颜色的种种定义,不禁心中雀跃,很想借用那个著名的形容词。实在是有点担心能否有运气绕过严苛的机器人?还是罢了。
接近黄昏,天色比前些日子早了许多就暗淡下来。雨水淅淅沥沥飘洒下来,冲刷着碧绿的树叶,敲打着安静的玻璃窗。透过百叶窗,听着雨声沥沥,看着雨花飞溅,手中的咖啡渐渐冷却,心里悄悄生出一股淡淡的愁绪。明明是初夏时节,却无端端想起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其实,是自己再也掩饰不住孤独寂寞的心情。从亲人们陆续离开,我独自困守愁城已经大半年过去了呢。
虽然与故土相隔万里,从来不曾把越洋飞行当作难题。一向认为,来往大洋两岸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被一个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浑身长满触角的可恶病毒硬生生与亲人们分离。一别千万里,相见无定期。
半年多来,我手不释卷,拼命阅读,成了排遣孤独的良药。埋头写作,努力耕耘,是打发寂寞的法宝。在云端,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与亲人们沟通,与朋友们交流,谈笑晏晏间,时间悄悄带着冷清和孤寂流逝。每天坚持走出家门,去呼吸新鲜空气,去看四季变换中的秋去冬来,春去夏至。静静观赏花开花落,草长莺飞,远远旁观欢乐的孩子们嬉戏玩耍,从中汲取鲜活的生命力,抵御身为孤雁独居的寂寞冷清。为了打破满室寂静,不让语言功能退化,我接受闺蜜的建议,常常自得其乐地哼唱歌曲,甚至自言自语。
身边的闺蜜、好友给了我诸多的关爱和帮助。她们不时地发出晚餐邀约,把各种美食送到我家门口的投喂,让独居的我始终被温暖的情意环绕,给予了我抵抗疫情,战胜孤独的力量和勇气。
基本上每天拍下四季变换的风光、看见的花花草草、户外活动的人们,随手写下各种感受的随笔,发布在网上,告诉大洋彼岸的亲人们,我很好,勿念。用美丽的风景,用自己的文字展示积极向上的意念。同时,也是磨练自己的文笔,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同一个景色,让自己的文字更加洗练,更加生动。年逾九旬的母亲安慰我,也许这一段独居的时间是给了我一个静心写作的机会。老太太鼓励我,这么勤奋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一年多没有见面了,妈妈,祝你一切安好!
时间滑过了子夜,闪电消失在沉沉夜色中,雷声也已经停歇。窗外的雨声渐渐减弱,一阵阵尖锐的警笛声在远处突兀响起,片刻后,四周回归了深夜应有的宁静。
午夜惊雷,炸飞了我一直以来不愿意直面的内心深处的孤寂,也让我清醒地梳理了自己的真实情绪。深陷困局中,从容面对就好。不要被疫情侵扰,不要被寂寞击倒。坚持下去,电闪雷鸣只是短暂的惊扰,安详平和才是长久的未来。
打疫苗的人越来越多了,胜利的曙光应该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