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一面镜子,回归自然,可以让你看清自己的内心。
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尤其是现代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所以,对人的应变能力要求格外高。
达尔文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生存,前提只能是适应。
然而,对于我这样按部就班,比较保守又传统的人来说就很难过了。
其实,我喜欢做事情之前把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甚至连细节以及更多的可能性都考虑到位。
前几年吧,几乎都是得心应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作生活节奏的大大提高,加上年龄的增长,思维模式的固化,总觉得事情变化之快让我常常措手不及。
就像今年北方的天气,本该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却隔三差五的春雨绵绵,伴随着气温骤降,让人难以适应。经常是今天穿短袖,明天就得条羽绒服,冰火两重天。
昨天,与爱人计划好了过二人世界,避开五一出行高峰期,提前出去走走。
刚出门,天气还好,走着走着便开始下雨,心想着可能下一阵就停了,没承想整整下了一天,到黄昏时分西方才露出了一缕晚霞。
湿冷的天气实在无处可去,又不想回家,怎么办?
搜百度,附近一个牡丹园吸引了我们的眼球,驱车直奔中冠牡丹园。
很快就到了。
牡丹园置身田野间,四周是绿油油的树苗,被窄窄的乡间小路隔成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空间,路旁都是整齐划一红绿相间的绿化树,有的路边还有不知名的鲜花绽放。
在雨中显得格外清新、无比妩媚。
沿着乡村小路,进入牡丹园最先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片的芍药和月季花,牡丹已经凋谢。
园子里是寂静的,除了我们俩,只有两三个游人,打着伞在赏花。
我们沿着园中小径徐徐前行,边听雨边赏花。雨中芍药和月季还是非常娇艳的,别有一番滋味。
园子并不大,很快就转完了,似乎并不过瘾。便商量着去红河谷看看,也许到过红河谷的时候雨就停了,天就晴了。
中午在杨凌吃了午饭,又在市区商场买了衣服,这才驱车前往目的地。
果真,刚进山口,雨就停了,天一下子亮起来了,不一会儿太阳也出来了。
雨后的田野更加郁郁葱葱。这里是眉县的有机猕猴桃基地,在政府新农村政策的建设下,美如画。
一片一片的猕猴桃整整齐齐,翠绿的叶子,柔软的藤条沿着支撑杆向两边舒展,花苞也才慢慢的绽放。
雨后的猕猴桃叶子绿油油的,在夕阳中闪着亮光,令人眼前一亮,心情也颇受感染。
雨后的青山更加动人,青翠欲滴,清新豁达。半山腰升起朵朵洁白的水雾,袅袅颦颦,似舞女的衣袖,是迷人的山水画。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直驱而上,不时地惊呼山色之美,直恨自己没文化,除了"哇,好美啊!",竟想不出赞美之词来。
有一段路的路边有双排的开着红色花的洋槐树。绿叶配红花,清香伴蜂蝶,雨露似珍珠,煞是好看!
置身田野间,放眼大自然,心静如水,思无邪,念无杂,一切都是纯洁如玉,一切都是美好如初。
大自然的伟大,反衬着人类的缈小。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永远是心的回归,心的平静。
这时候,英国作家兰德的诗《生与死》似乎是最能表达我的情感的。
杨降先生是这样翻译的: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