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愤懑”,老师把作业发到群里,要求家长批改签字,没按要求做的家长还会被老师在群里点名批评“自己的孩子都这么不负责任,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老师能管得过来吗?”
那么,家长该不该辅导作业,库哥认为应该理性看待。
首先,孩子回家后就脱离了学校和老师的监管,家长督促和监督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培养孩子专心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这是无可厚非的。
然后,有能力的家长,通过检查孩子的作业,能够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有更细致的了解,帮助孩子分析是因为粗心还是知识点没掌握;是理解错误还是方法错误等,与孩子一起探讨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与孩子互动交流的机会。
当然,这类家长不仅要有文化和有时间,还要有足够的情绪控制能力,否则可能随时把“辅导作业”演变成“男女双打”,所以网上才有了很多调侃,发火的时候劝自己“亲生的,亲生的”,库哥想说,控制自己的情绪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影响(话虽这么说,其实库哥也会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这里给我家宝哥道歉了哈)。
然而,很多孩子的父母可能因为工作原因、爷爷奶奶又看不懂孩子的作业、或者自己文化程度本来就不高,而无法给孩子辅导作业,如果老师把辅导和批改作业的责任全部压在家长身上,库哥认为也是不合理的。
老师可以要求家长监督和签字,但不能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因为,这本身是老师的工作职责,另外,这也是老师了解每个学生学习问题的途径,老师不了解学生的问题点,就无法在教学中重点讲解,因材施教。
有一位老教师说的非常好“老师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如果心里没有这份情怀,就做不了一位好老师”
而对于很多家长吐槽的做手工、手抄报、问卷调查、在线公益课等,库哥觉得这些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这些本身是增加亲子互动和增强学校与家长的互动,虽然有时候可能比较难,但是只要和孩子一起做了,过程可能比结果更重要。
其实很多家长对辅导作业都是很“痛苦”的,有人说,直接送小饭桌或补习班,但是,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刘红云教授团队历经七年多,对181个区县的2638所小学、1322所初中和140所高中采集到的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结果却这样的:
《报告》显示,在小学,有22.2%的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小时以上的校外补课,而在初中学段,这一比例上升至32.8%,甚至在部分区县,每周校外补课6个小时以上学生的比例超过35%。
刘坚解释,作业时间与学业表现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当学生投入过多的时间做作业时,其学业进步的程度反而降低了。
在此,库哥呼吁所有家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能多辅导孩子作业,库哥找到一份人民日报权威整理的辅导办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另外,大家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要劳逸结合,晚上的时候可以一起去散散步,周末的时候可以一起骑骑车、打打球、下下棋、放放风筝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对于0-6岁的小朋友,可以带小朋友去胖大熊婴童游泳馆游游泳,或者去红黄蓝亲子机构参加有意义的亲子课堂,都是非常不错的建立亲子感情的途径。
最后,库哥想对亲爱的老师们说:“你们是孩子的老师,家长是配合老师的工作,无论是从老师身份的角度还是从辅导作业这件事就事论事的角度,都不应该对家长有“责备、训斥、不恭”之意,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一位参与的家长都值得被称赞。”
同时也建议优秀的孩子家长,理解老师的辛苦和良苦用心,监督和指导孩子的学习也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毕竟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能多做点就多做点,都是为自己孩子好,如果确实有好的建议,可以直接跟老师交流,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是善良和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