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丁峡谷”的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321年,在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中,五万人的罗马军团受到萨姆尼特人的伏击,战败于卡夫丁峡谷。萨姆尼特人在峡谷中用长矛架起形似牛轭的“轭形门”,强迫罗马俘虏屈辱地从轭下穿过。后来,人们用“卡夫丁峡谷”一词来比喻战败者所蒙受的耻辱和灾难。
马克思用“卡夫丁峡谷”来形容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及其罪恶。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曾写信询问马克思,在落后的俄国是否必须通过先发展资本主义才可能走向社会主义,马克思在复信草稿及正式复信中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这一设想。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虽然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它不仅有其难以克服的矛盾,而且在起源上也有黑暗的一面。换句话说,资本主义制度虽然有其进步性,但是它也曾给人类带来过灾难。通过贩卖黑奴、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等惨无人道的行径,资本主义完成了它的原始积累,它把“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把劳动同它的外在条件分离开来”,这种原始积累充满血与火,是肮脏龌龊的。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成熟稳定之后,虽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是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攫取,造成社会贫富的严重分化,广大劳动人民依然处于贫穷和被剥削的地位,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恶,是它自身摆脱不了的。
因此,马克思试图打消东方暂时落后的民族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迷信和盲目崇拜,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会因为它不可克服的矛盾而必然走向崩溃。由此,他进一步指出了“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这里的“跨越”是指暂时落后的民族,由于其独特的国情和时代背景,有可能直接跨过资本主义这一发展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这样就有可能削弱甚至避免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罪恶,摆脱资本主义造成的耻辱。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以及探讨东方暂时落后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