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并不是解奥数题和《奇葩说》辩论才需要的~
逻辑是元知识(知识的知识),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
因为逻辑跟知己识人、独立思考、决策判断、投资赚钱、写作沟通、亲密关系、育儿、审美、防止PUA……都息息相关!
《人人都要学逻辑》
在“定投人生课堂”,跟着溜达老师学习了10轮逻辑课后,我的操作系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上一篇跟大家分享了我的第一个小故事:
一堂逻辑课如何治好了我30多年的心病?!|为什么人人都要学逻辑(1)
今天分享第二个:
我爱你,但我怀疑你
除了不敢表达自己,遇到有点为难,需要做决定的事时,我也总是拿不定主意。无论大事小事,要么纠结内耗,要么就习惯性地问别人的意见。如果别人跟我想的不一样,多数我会听别人的意见,而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
#1.别人的判断真的比你的更靠谱儿吗?
学了逻辑之后我才知道,我们人是非常不靠谱儿的!这无关人品,而是说我们在思考的每一步都可能受各种认知偏差的影响,会犯各种逻辑谬误!比如:
在信息收集阶段会犯:有限注意偏差、叙述谬误、代表性偏差、羊群效应、自我服务偏差……
在信息加工、决策阶段会犯:过度自信、证实偏见、损失厌恶……
在信息反馈阶段又会犯:后见之明谬误、事后归因谬误、自我归因谬误、认知失调……
《溜达老师的逻辑课》
科学研究已经发现的认知偏差就有200多种!并且这些错误不是单独出现,而是会“成群结队”地出现!可谓危机四伏,布满陷阱!而你我绝不设防,于是每个人都会不觉入坑,无一例外!
但大多数人没学过逻辑,根本不知道自己会犯错。
既然如此,溜达老师提出了一个灵魂拷问——为什么你会觉得别人的判断比你的更好?为什么要让别人来帮你做决定,为什么不能学着自己去做判断呢?
虽然我们寻求建议的人通常是我们信任和爱的人,我们知道对方会为我们着想,但我们也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局限,都有可能犯各种错误,要有意识地保持怀疑,去思考分析一下,而不是不假思索地依赖别人的意见。
溜达老师曾说:
我爱我的妈妈,但我也可以怀疑她,因为我知道她也会犯错。
那一刻,我突然对我曾经依赖、信任的家人朋友们“祛昧”了,哈哈~
其实已经有很多次,我听了别人的意见,但结果并不好,还是要自己承担责任。只是再遇到事儿,我还是会习惯性地去依赖别人。
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告诉自己,学着去信任自己,也必须要学会自己做决定了!
学习逻辑之后,也让我对分析判断有了依据,让我多了些自信!
大概是因为有了这个意识,大脑在关键时刻,就会弹出小弹窗提醒我。
#2. 学会自己分析,信任自己的判断
不久前我买了份礼物,想送给一位朋友表示感谢。我妈看到就劝我不要送这个礼物,说她听一个朋友讲过,拿这个送礼不吉利,对我不好。
我第一反应是,恩?我怎么没听过呀?但心里还是会打鼓。于是我去问我的朋友,朋友建议可以换一个。她给我推荐了一个品牌的护手霜,品质好、颜值高,大家都适用,也没有不好的寓意。
如果是以前的我,可能就接受朋友的建议了,毕竟这个方案更安全。或者我觉得麻烦干脆就不送了,因为并不是必须送。但那样做心里又会有点憋屈。
这时我脑子里就跳出那个小弹窗——我意识到,我又在依赖别人的意见了!说好的自己的判断呢!
于是我查了一下礼物的寓意,确实在某些地区有不好的意思,但那是在外国;同时这个东西也有很好的寓意,但也不是我想表达的。我只是希望能带给朋友一份好心情。
于是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我想表达的意思和对她的感谢一起写下来给她。
就这样,我还是送了我选的礼物。朋友收到还有点感动,但主要是因为这份心意,哈哈!
其实送礼物的初衷就是为了表达心意,也确实因为这个动作,我们有了更多交流,彼此的链接更深了,这份礼物也算实现了它的意义。
如果当时我听了朋友的建议,结果可能是一样的,但我得到经验可能就变成“幸好没送我选的那个礼物”,那么下一次我还是不敢信任自己的判断,还是会习惯性地依赖别人的建议。
但现在我知道,我可以信任自己的判断,即便中间会遇到问题,自己去分析一下,是有解法的。
能够信任自己的选择,让我觉得特别幸福。我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勇气做出自己人生选择的人。
(未完…下一篇继续分享第三个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