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一次阅读是什么时候?
我说的阅读不是拿着手机刷刷微博朋友圈、浏览公众号推文等快餐式阅读,而是摒弃繁事纷扰静心捧读一本带着墨香纸韵的书。悄悄问一句,你还读这样的书吗?
学生时代的我们都曾读书,读什么呢?课本,试卷,杂志,报纸等等,但无外乎都与考试有关,其他的书籍涉猎少之又少。至少这是大多数人的校园读书体验,我也不曾逃过。回想起来,真是浪费掉了太多的宝贵时间,那时的我们除了课本和作业没有多少真正值得忧虑的事情,没有生活的困扰,不用为生计而烦恼,又生在和平年代,没有性命攸关的战场,那是阅读最纯粹的时代,是最难得的阅读机会。而我们很多人都错过了,我也一样。
对于阅读,最早的印象也只停留在初中,室友拿了一本简版的《三国演义》坐在床上阅读,煞是羡慕,可是借来翻过几页着实不感兴趣也就没有读下去,而后三年,和之前的幼儿、小学一样,除了课本,再没有别的阅读天地。上了高中,接触的第一本课外书是郭敬明的《夏至未至》,也是室友的书,在一个周末的下午,一个人坐在宿舍床头看完了整个故事难过得泣不成声。突然忆起,那时县城里有可以租书的小书店,那真是一个好年头。第二本书是去书店租来看的,也是郭敬明的。而后,慢慢开始了读更多的书籍。班上有同学加入了99读书会,可以帮忙采购,买了一本优美散文集,还有一本短篇小说集,这应该是人生第一次付费购书。印象最深刻的是散文集里一篇梭罗《瓦尔登湖》的节选,描写了瓦尔登湖静谧美丽的冬日,辞藻优美格调清幽,非常喜爱。后来一个暑假在家翻出了父亲一些旧书,趴在地板上读过一些小故事。读过校报,那时里面有一些文采很棒的文章。渐渐开始买书,但那时对书籍了解很少,所以养成了看书名买书读书的习惯。高中时期学业压力比较大,所以读得也不多,但接触了一些更广的世界。
待上了大学,突然发现时间好多,于是开始搜罗想看的书籍。那个时候涉猎已经没有限制,除了营销策划管理类的书不喜欢,其他无论什么样的书都觉得很有趣,小说、散文、哲学、历史、游记、传记,都读了一些,发现了更多美妙的世界,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生。到现在都还清晰记得酷暑里趴在地板上读三毛散文,寒冬时在图书馆读马克思传……整整四年,都是如梦一场空,唯有不多的书籍陪伴了我最美好的大学时光。
而今,生活多了太多的烦恼,阅读变少了,但是仍在这条路上摸索前进。一直不读电子书,一是觉得对眼睛不好,二是没有纸质书的那种与作者对话的意境。从没有想过读书会给我带来什么,只是觉得人生如此短暂,值得一读的书又那么多,不读一读会太遗憾。
我不知道阅读于你而言是什么。但阅读真的是一种很好的静心方式,是一种放松,让你走出身边狭隘的世界,看到更多的可能,反观自身的渺小,从而更加谦卑地行走于人世。阅读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今天的很多人都行色匆匆,谈论的大多是吃喝玩乐或者生活烦恼,遇到一个能和你探讨书籍有阅读共鸣的人太难,阅读并不是随处可见了。可是,阅读不应该就此停止。阅读是对内心最好的荡涤,希望我们都能有一个更清亮的世界。
阅读,于我而言,是一场又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读一本好书,就是读一个世界,需要清晰明亮的眼睛。因为阅读,我看到了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看到胡赛尼的阿富汗,看到马尔克斯的拉丁美洲,看到蒋勋的吴哥王朝;看到万历十五年的明朝,看到繁华上海的昨日,看到马克思的一生,也看到特蕾莎修女的世界……阅读还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在于,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限的,你可以看到万千个世界。阅读,是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今天一直有一句话在脑海中盘旋,“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新发现的书籍封面题语,清朝沈复的《浮生六记》,慢慢读来,甚是欢喜。特别喜欢这句话,就像自问一样一直在心底回响。很幸运,阅读成为人生一欢。
你呢?
Form:梅子
2016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