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曾连续三年高考失利,李安也曾两次落榜。他们不是世俗意义上的高考成功者,却都凭着对梦想执着不懈的追求,走到了更高更远处。
那时以为的人生一战,现在看来不过人生一站。人生这场马拉松,比的永远是持续发力,而不是短暂输赢。
学生时代,评价一个人优秀与否的标准往往很简单,就是看他能否答好试卷,考好成绩。直到后来走入社会,品尝到现实的苦涩与无奈,才渐渐明白:人生最难解答的并不是有形的考试,而是无形的考验。
也唯有到此时,我们才会理解高考分水岭之于人生的意义在于,自那以后,我们将独自面对生活。想起一位好友的感叹:我曾把高考当成最后的难关,如今方知,高考之后的奋斗才是日常。
成年人的世界里,职场压力重重,生活意外不断,多的是比考高分更艰辛的事。如果说试卷是一张写有标准答案的纸,那人生就是一幅复杂莫测的画。
没有了老师的指导,父母的陪伴,一切问题都只能靠自己摸索解决。你的未来会过成什么样,只取决于你自己。从合上试卷,走出考场开始,过去的征程就已经结束。
等待着我们的人生新关卡,只能靠自己一个一个去闯。等待着我们的诸多新课题,只能靠自己一个一个攻克。
路遥小说《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高考失利后,遇到了农村姑娘巧珍。对方用真挚的爱,给了他很多安慰和鼓励。
后来,高加林通过走后门到县城工作,便毅然将巧珍抛弃,选择和干部子女黄亚萍在一起。谁知他走后门的事突然遭人告发,一夜之间,高加林又失去了所有。
看起来,高加林悲剧的源头,是从高考落榜开始的。事实上,真正决定他命运的,是他在高考后做出的每次选择。人生的考场无处不在,在看似寻常的生活表象下,事事皆暗藏着考题。
升入大学后,你是沉下心来踏实学习,还是只知行过且过混日子;走入职场后,你是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干一行爱一行,还是每天偷懒应付,干一行厌一行;人到中年后,你是懂得做长线规划,持续充电,还是只会怨天尤人,放任自己被时代抛弃。
要知道,我们脚下不经意迈出的每一步,皆在填写命运交给我们的试卷。就像有句话所说:“人生有无数场考试,主考官是命运,时间则是终极阅卷人。”
虽然没有任何一场考试可以决定我们的未来,但每一场考试都将成为通往未来的铺垫。把握好人生的每个阶段,才能不负时光不负己。面对为期三天的高考,无论是临考的孩子,还是陪伴的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紧张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