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说话之道》里,有这样一句话:“你说什么样的话,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对此有很深的感受。
有些人,我和他接触久了之后,发现他们给我的最初印象很不一样,有的人其实性格非常善良,但是嘴上却总是尖酸刻薄。
除了他们的好朋友,外人很难去了解他们。
看起来只是在耍嘴皮子,可是,外人可不会给他机会,更不会继续深入的认识他。
生活中,当别人跟你聊天时,如果你就只会说“好啊”、“对啊”、“行啊”。然后,你告诉我,你认为自己很好相处啊。我只能无奈的告诉你,你并没有很好相处。
因为,你的这些语言,都是冷漠的把对话引导到结束的状态。你甚至都懒得问一句“那你觉得怎么样”?
其实,当你说:“好啊,那你觉得怎么样?”时,只是多了七个字,但对方会感受到极大的尊重。
所以,下一次你再说,“我明明很好相处,可为什么人们都不爱搭理我”的时候。不妨问一下自己,你讲话的时候,是总是冷漠的结束;还是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
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当你满嘴冷漠的话语时,你再怎么想要证明自己很好相处,都是没用的。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说谢谢?
我知道,听到这句话,很多人都会回答我说:我经常说谢谢哦!
你常常说谢谢,那是因为你有教养;你常常说谢谢,并不表示你有感谢的心。
我打赌,你开车在路上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你都在诅咒“交通怎么那么烂”。你开车这么多年,从来都没有一秒钟想到过“要感谢这条路是怎么修出来的”!
你不会想到所有纳税人缴的税收,你不会想到国家良好的管理,你不会想到工人付出的劳动,你不会想到城市规划者的设计。你最多只会抱怨,这条路怎么总是堵车。
说谢谢的背后,我们并没有抱着一颗感谢的心。
看完这些,你可能会觉得,这也未免也太吹毛求疵了吧?
难道,要每一秒钟都抱着感谢的心吗?
我想说,是的。
今天我想说的是:你注意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如果你的注意力,全部都花费在去注意所有值得抱怨的事情上,马路很堵,老师讲课很沉闷,餐厅里端上来的汤不够热,服务员耷拉着脸......
如果我们的注意力,都分配给这些值得抱怨的事情,我们会成为一个纠正别人的专家。
我们会一眼就能够看出,这件事情令人不满的地方在哪里。
然后呢?这意味着我们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当然就会变成一个“对自己的人生也立刻看到了各种让人不满意的地方,然后觉得自己的人生烂透了”的人。
所以,你有没有把注意力,分配到感恩(感谢)上面?
为什么要把注意力分配到已经拥有的东西上?
把注意力分配到感谢上,拥有真正感恩的心,其实是为了让你“把注意力放在已经拥有的东西上”。
那究竟为什么,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上呢?
原因很简单,唯有如此,我们才有机会认识自己的价值。
心理学家Emmons与McCullough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召集了200个学生, 分成了三组。
第一组是客观组,他们只要写下来过去一个礼拜所发生的五件对他们生活有影响的事;
第二组是吵架组,他们要写下来过去一个礼拜,发生过的五次吵架;
第三组是感谢组,感谢组被要求写下的是过去一个礼拜,发生的五件值得自己感谢的事情。
这个实验持续了九个礼拜。九个礼拜之后研究者发现,感谢组的学生是三组当中最快乐的,而且比另外两组更少发生感冒这些状况,更多人锻炼自己跑去运动。
而且在这实验的九个礼拜当中,感谢组的学生,他们人际关系发展得最积极,他们对未来也最热情,最充满了期待。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只是口头常常有教养地说谢谢,而是真的把注意力放在我们已经拥有的事物上,而懂得感谢的话,我们就有办法更认知自己的价值,也更认知别人的价值。
而这一定会造成一个良性循环,就是别人更喜欢跟你一起做事,更喜欢跟你做朋友,而且,更重视你的存在。
心理学家Seligman曾经提出写感谢日记的建议, 他建议我们每一天写下三件值得感谢的事,而且还问自己一句话就是”为什么我能够遇到这么好的事情呢?”
可能这个要求有点太多,所以我建议,你现在可以做另外一个小练习:
请想一下在过去的三天里面,一件你最想感谢的一件事。然后想想,你觉得为什么能够遇上这件值得感谢的事呢?
如果你愿意的话,也欢迎你写下来,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积极时刻太极
2020年4月21日
在这里推荐《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