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I设计兴起之前,书籍设计应该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工作。毕竟,你的设计通过之后,可以印上几千册乃至上万册,成为书的一部分——也许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书的脸。当别人想引用或介绍这本书时,你设计的封面总会第一时间出现。
只要你的设计能通过审核。
《企鹅75》精选了企鹅图书近20年来优秀的75张封面,并附上了编辑、设计者和作者的评价。阅读这本书,可以窥见设计师团队为一本书的封面付出的不懈努力。也许可以试着解答这个问题:
什么样的设计能通过审核,成为书的封面?
首先,你需要一个主题。可以源于对这本书的热爱,对文本的解读。或者是辛苦换来的灵感。《熊猫百科》的设计师为了获取灵感,穿上熊猫人的衣服生活了一星期;《得失之间》的设计师在日常的晨跑5公里后萌发了一个关于旅程的念头。
在确定思路之后,修改、修改再修改。吉米·基南决定用摩天大楼来表达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环境,拿许多图拼得自己快要疯掉。里卡多·维奇奥创作表现作者肖像的封面画,完成前修改了六到七个版本,但他表示“这幅创作还是很容易的”。
倾听艺术总监的建议。海伦·叶恩图斯想用一个方式把书里的内容整合起来,做了一个方案是字母用三维材料做成的。艺术总监保罗·巴克利建议他沿着这个思路做些其他的尝试,最后呈现的封面就像一幅艺术品。作者评价“我无法想象这本书换了其他封面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作者不满意,这一般是正常的。就像吉米·基南好不容易找到了他最顺眼的一稿,作者却说:“设计师显然是太紧张了,才做出了这样的失败之作。……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尽管你从封面上看不出这一点。”
从创意到实现,每个设计师都需要一颗强健的心脏来面对不断的挫折和截稿前的反复调整。就像保罗·萨尔说的:“作为一个书籍封面设计师,设计被否定是工作的一部分。但也有这样的例子,某些否定当时在设计师看来是个错误,却最终导向了一个更好的封面。”
在市场、代理人、作者和编辑的多重压力下,设计师团队常常是带着镣铐跳舞。也许多读两遍这位作者的建议,会对制作的期许有更清晰的认知:
封面不应该过于直白。它必须传递一本书的意义,却不能显得说教。它应该反映出书籍内在的思想基调,可以意有所指但不应过于晦涩。封面中不应该出现故事角色的面孔(应该留给读者想象空间,除非你足够幸运,小说被拍成了电影,可以放上女主角美照)。另外封面应该美观,或者在其他感性或理性方面能够取悦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