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无所依

婆婆坐在沙发上,眼神有些呆滞,凌乱的头发贴在头皮上,跟谁也不愿意说话。

她和她的闺蜜马老师已经失联十多天了。

婆婆每天都在给马老师打视频,但总是没人接。尽管如此,婆婆还是不停地打,一天打五、六次,大姑姐劝她别打了,她就是不听,非要找着马老师不可。

婆婆意识到马老师可能是出啥事了,也许是生病了。找不到马老师,婆婆每天都焦躁不安,连饭都吃不下。

马老师是婆婆的闺蜜,是大姑姐上初中时的英语老师,今年79岁了,比婆婆大三岁。婆婆年轻的时候也当过一阵小学老师,但婆婆好动的性格让她不甘于在学校呆一辈子,她下海经商了,开食杂店、开理发店、倒腾布料挣钱养家。

年轻的时候各自忙着顾事业顾孩子顾丈夫,渐渐地疏远了,但老了之后,断掉的关系又慢慢地修补上。马老师成了婆婆晚年无话不谈的闺蜜。

马老师在老家的时候,婆婆经常去找马老师聊天,一聊就是一大天,有时还住在马老师家。婆婆是典型的东北女人,喜欢边聊天儿边磕毛嗑。两个女人聊天的时候,马老师的老伴儿老杨就去厨房给她们做饭吃。

后来,马老师去了苏州,投奔她儿子去了。婆婆也一直在北京。两个人已经有好几年没见过面了,每天在视频里聊天儿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马老师大嗓门,说话瓮声瓮气的,底气十足。婆婆也是大嗓门,聊起天来不管不顾。她们俩聊的无非就是家长里短。

从婆婆那里得知,马老师有一个儿子叫大伟,今年有四十多岁了。在苏州找了个老婆,就定居在苏州了。大伟是独生子,尽管已经人到中年,可马老师总是不放心,一心一意地和老伴儿移居去了苏州。

起初马老师和老伴儿住在大伟家,但时间一长,矛盾就有了,最后闹到大伟和媳妇儿都不跟马老师说话的地步。孙女出生,马老师给了十万块钱,但也没换来儿媳妇的好眼色,最近又给孙女花八十万买了个学区房。

马老师总是跟婆婆抱怨,她说羡慕婆婆有个闺女,什么都不用干还被天天照顾着。婆婆说马老师就是个劳累命,一个月七千多快钱的工资不好好享受,偏要挤在儿子家,每个月贴补给儿子三千元不说,快80岁的人了,每天还帮着干家务、做饭、接孩子。尽管如此,大伟媳妇还是接受不了马老师。马老师和老伴儿有一段时间搬出了大伟家,在同一个小区租了个一居室。

马老师心里憋屈,闲下来就喜欢给婆婆打视频,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婆婆除了劝说之外,也跟马老师抱怨自己活得不自在,不愿意待在闺女家。她们俩的聊天就是在抱怨,一个是忙得抱怨,一个是闲得抱怨。

这几天找不着马老师,婆婆像失了魂,白天不吃饭,晚上不睡觉,整个人连精神气都没有了。

婆婆四处打听,给犄角旮旯的人打电话,最后总算跟马老师的弟弟联系上了。一问才知道,马老师已经去世了两天了,住了十八天的ICU,最终还是没熬过去。得的是急性脑溢血,人就这么没了。

这些年,婆婆身边的朋友一个一个地死了,只剩下个马老师。现在连马老师也没有了,婆婆的眼神一下子就黯淡了。

婆婆红着眼圈儿坐在沙发上,浑浊的眼睛里没有一点儿光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