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之柔——来自摘抄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一个“柔”字,切中要义,味道全出。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在一档节目中就特地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她由“儒”字的柔这一本义出发,加以阐释,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

  “儒”字中含一个“需”字,“需”有“等待”之义。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女作家韩素音,在描述一位华侨时说:“他是个中国人,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这的确典型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动乱。”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并不是说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俗话说的“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其古老传统的。譬如,老子说“上善如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指的就是水的柔弱。他又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水中因此蕴含着大道理。管子就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成为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因为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是“道”的品格。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以水来比喻道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意义是双关的: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去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性格来凸现道德的品性。

  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之间,是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不具有进攻性和侵略性,而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导读: 信念是很可怕的东西。 当你根深蒂固相信某种想法的时候, 他就是你的主人,主宰了你的生命。 让你以不能最快乐...
    释放我的疯狂阅读 387评论 0 0
  • 事儿很多啊。好像又没什么事儿。 认识了新朋友,YSY真的很不错,我会对她负责的,只是需要我负担的责任估计很少,毕竟...
    猪悟能阅读 295评论 0 0
  • 每天的晨圈故事里,我们骑着小马,摘了苹果,做了苹果酱,幹了面皮,做了月饼。 每个孩子都特别喜欢那一段:拿一个面皮放...
    honest_lee阅读 342评论 0 0
  • 听我给你讲讲易烊千玺吧 故事很长请认真听 故事的开始在2013年,我烊这个宝被时代峻峰挖到,并与二王一起组成组合T...
    千与萱阅读 631评论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