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想到日本的匠人,以及他们令人震撼的匠人精神,都会为国人心痛。
我们还有精神么?
将自己的喜欢做极致,没有功利之心。
在高中从教多年,每到文理分科时我们学生的选择标准是哪个好考,哪个好就业,至于喜欢,孩子做不了主,家长也全然不顾。
急功近利集中体现在我们还有对所有事情的选择上。
孩毕业了,单位如何,待遇好不好,工资高不高是我们衡量成功的标准。
发现孩子的爱好,并培养他。成为最没有用的事情。
朋友家孩子,九岁,小学二年级,看了孩子日程表,我无话可说,只感到无言的悲哀。
周一,17:00--19:00外语;
周二没课;
周三17:30--19:30外教;
周四18:00--20:00篮球
周五没课
周六:8:30--11:00外语
13:00--14:30小机器人;
15:00--16:30奥数;
17:00--19:10美术。
孩子奔波于各个课外班之间,哪有属于自己的时间?饭都是在外边饭馆小吃解决的。
朋友很无奈,人家孩子都上,自己家孩子不上就会被拉在后面。不过,朋友还算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兴趣,保留了孩子自己喜欢的篮球,小机器人。
最让我佩服的是北京的一个朋友。孩子喜欢火车,非常痴迷,她大力支持。一次一个火车展南京举行,孩子课没上,她也没上班,陪孩子看展览。她是一老师,哈师大毕业,十七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今年44岁,一直是初级职称,从没参加过任何职称评聘,就是不屑。不被世俗和功利绑架,让孩子发展自己爱好,自己也不愿违背内心的意愿去做事,这是怎样的勇气?
在当今社会,能够不功利的,干净的纯粹的做点事,真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