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
《礼记.学记》云“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师只拥有知识,就只能给学生知识,唯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唯有素养才能培育素养。
现在教育界中有一个响亮的名词,叫核心素养,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我浅薄的理解是做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们作为老师在这场教育变革中应该怎样做呢?在《礼记.学记》中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师只拥有知识,就只能给学生知识,唯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唯有素养,才能培养素养。学科教师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要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教师必须从知识型教师转变成素养型教师,总之一句话,"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课堂上,我们不能只是给孩子传授学业上的知识,只在乎孩子成绩的提高,而在培养孩子学科素养方面却很大的忽视,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学生对学科知识掌握的很好,理解能力也很强,考分很高,但是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将是一个社会人,都将独自去面对社会,那么这样的孩子相处之后,似乎总能感到他们身上缺点什么东西,这东西就是素养。这些孩子往往视野狭窄,学识单薄,底蕴不厚,缺乏思考和判断能力,平时成绩不错但这不是社会需要的全面型人才,各项能力,心理素质等等都还不够,原因就在于平时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阅读、思考、表达的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它包括情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五个步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孩子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体验与反思方法的习得与训练的一个过程。把学生完全看成是知识的接受者,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未来将是一个适应不了社会,给社会创造不了任何价值的"废人"。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我们在让孩子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力,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力,为社会做贡献的工作力,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也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素养的,合格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