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仓央嘉措
文/遇见米兰
图/网络
“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01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我想,这说的也许就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他们的相见是”隔帘犹听凤求凰,文君夜奔离临邛”,他们的相恋是“家徒四壁仍不弃,当垆卖酒苦作乐”,至于之后的是是非非,大抵也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孔子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们的主人公司马相如就是一个音乐高手。
景帝中元六年,司马大帅哥归蜀地游历,凭借着堂堂仪表和翩翩风度成了富豪卓王孙的坐上宾,席间听闻富豪有女卓文君,才貌双全,精通音律,寡居家中,不由动了心思。县令王吉介绍司马相如,令当地的王孙贵族们跃跃欲试,都想看看名满天下才子的水平。于是,千古流传《凤求凰》出现了,凭借着才华横溢的歌赋和大胆热烈的追求一下子俘获了卓文君的芳心(话说卓文君正居家守寡呢,你们二位就不能低调一点吗?……你们是古人,是古人啊!)
史料记载:“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话说,这两人都真么不安分,也是绝配呀!这也许就是——男女之间,四目相对,含情脉脉,心有灵犀,有些心动,想要行动。
司马相如名如其人,是一等一的词赋高手和奏乐高手,一曲《凤求凰》引的卓文君倾心不已,当晚夜奔相如,双双私奔。(这种勇气即使在两千年后,我仍要说:可嘉,可嘉)
这就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相见,一个是文采斐然、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一个是深闺阁里、寡居家中的富家女,她们冲破世俗的教条与流言蜚语,勇敢的结合在一起。但是正如相思诫之言:“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这只是第一步。
02
二人双双回到成都后,才发现,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二人可以含情脉脉、四目相对,可是周围却是家徒四壁,如何生存下去也是一个问题。(难道司马帅哥表白前没有考虑吗?这么来看卓文君确实是奇女子,没有要房要车的小九九)。没办法,再海枯石烂的爱情也要经历柴米油盐的考验,司马相如再有才,也不能当米吃呀!好在卓文君有个好爸爸,夫妻二人不得不乖乖的回到临邛。会临邛做什么?是向卓爸爸哭穷,请他接济一下?还是做出好女儿的姿态,请他成全?都不是,他们夫妻二人大大方方的来了酒肆,过起了“当垆卖酒”的日子。
卓王孙本就因为女儿寡居夜奔而在当地羞愧的抬不起头了(养不教、父之过啊,这种行为在当今仍不光彩,何况当时),这下更是连家门也不敢出了,成天在家里喝菊花茶败火。卓爸爸被不孝女气昏了头,放下狠话:“女不才,我不忍杀,一钱不分也”,夫妻二人的分财产方案也就此受阻。但是“人活脸面树活皮”,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女儿就在他的眼皮下“当垆”,他不能“掩耳盗铃”呀。架不住亲朋好友轮流劝说(也有面子挂不住要掩饰一下的意思),卓爸爸面对女儿的固执和生米煮成熟饭的现实,不得不屈服,只好给了他们嫁妆。嫁妆是什么呢?是“僮百人,钱百万,及嫁时衣被财物”,好大的手笔,不愧是临邛首富。
不过也不能大惊小怪,卓王孙给女儿那么多嫁妆可不只是心疼女儿的意思,在当时门第观念已经兴起了(这股势力犹到唐太宗时仍然深入人心,参考可见——太宗为公主挑选驸马,达官贵人却对地方大姓趋之若鹜),门第越高则嫁娶成本越高。
汉制规定:“聘皇后黄金两万斤,为钱二万万。”这个“为钱二万万”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两万户中产小康家庭的财产。史料记载:东汉有一个小官展允,是个议曹史(是个九品芝麻官,相当于今天的基层公务员),因为工资有限,到了五十岁仍无法结婚,后来是在上司同僚的资助下,才勉强凑足聘金。(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要感慨,谁说古人早婚?),国家官员尚且如此,平民百姓更是遥遥无期了。
所以,卓王孙的大方也是制度的规定,法律面前没有人情啊!
这就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相恋,惊天动地,大胆感人。也许是我们不敢迈出挑战世俗的第一步,所以这种不顾一切的爱情才犹显可贵,千古流传。不管古人如何将其称为“淫奔”,仍然改写不了爱情的真谛与后人的向往。
03
但是,如果你认为相见——相恋之后二人就过起了“白头偕老”的生活,那就错了。卓文君倒是想,“愿得一心人,白头不想离。”可奈何才子多情,休妻纳妾的想法不时出现,可是我们的才女也不是吃素的,一封《白头吟》,坚决回绝了司马相如。
《西京杂记》记录到:“相如将聘茂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文君足够多才决绝,相如也有悔过,这才成就了千古爱情,让他保持一个完美的印记。
也许在古学研究者看来,这段爱情大胆而不真挚,处处可以嗅出阴谋的味道;也许在完美主义者看来,这份爱情“猜中了结局,却没猜中过程”,远远没有专一动人。但正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们的爱情不够完美,也牵手一生;不够真挚,也彼此相容。不够情比金坚,却也情非得以。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但是相见了,四目相对,便再也无法阻止他们相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