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中常说:“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可人慢慢长大,开心却渐渐变得奢侈起来。
读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我终于明白我为什么不开心了。
01 没人能为你的不开心负责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至暗时刻”,考试成绩一塌糊涂、工作业绩垫底、与恋人吵架。遇见这些情况,大部分人多多少少会被负面情绪所影响,甚至会有人陷入抑郁。
可有的人却像打不死的小强,无论遭受了什么打击依然活蹦乱跳。就像《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几次中埋伏后,依然能开怀大笑。
如果我是曹操,在打仗时接连中计,甚至有性命之忧,我可能哭的心的都有了,完全不可能笑得出来。
同样的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为何产生的情绪竟截然不同?到底谁该为我的情绪负责?
在书中,蛤蟆先生经历了入狱、越狱、被追捕、掉进河里等等一系列惨事,陷入了深沉的抑郁和沮丧中。
心理咨询师苍鹭却告诉他:“你还要因为自己的不开心责怪别人多久?”
情绪永远是你自己产生的,没人能为你的不开心负责。
02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困难的事,是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情绪产生的过程虽并不简单,但绝对值得。
书中的心理咨询师苍鹭说,你在孩子时学会的表达情绪方式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
你能想象到撒泼耍赖是发泄愤怒的方式吗?你能想象到怄气也是发泄愤怒的一种方式吗?
情绪是种与生俱来的东西,有的孩子父母十分强势,就不敢与父母冲突,只是用怄气和耍赖的方式表达自己。
当然,种种方式并无优劣之分,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能满足你的需求吗?
遗憾的是,我们在孩子时期采用的怄气、耍赖的方式通常并不能得到令我们满意的结果。我们的需求要么被忽略、要么被拒绝。
《非暴力沟通》中说,满足自己需求的最好方式是描述事实、表达感受、阐明自己的需求、提出请求。
当我们能够时刻探查自己的情绪、真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时,才算活得真实吧。
03 你是“好”的吗?别人是“好”的吗?
书中的心里咨询师苍鹭关心这样一件事:在蛤蟆的内心中,他自己是“好”的吗?别人是“好”的吗?
“好”虽然只是个模糊的概念,但却能反映出我们对世界的感知。
比如说,有人在路上看到了老板并跟他打招呼,老板却没有理他。
如果他的认知是“别人不好,我也不好”,那么他的解释很可能是:老板是故意不理我的,他的脾气很差,对我也不好。一定是我最近的工作出了问题,我可真没用。
如果他的认知是“别人很好,我也很好”,那么他的解释很可能是:“老板是个很好的人,今天没理我应该是没注意到我跟他打招呼。今天的我也会努力工作,我一定会干的越来越好。”
佛语有云: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面对同样的事实,不同的观念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大概心中向往着光明,才能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