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我爸身上意识到这个巨坑的。
我爸穷得很彻底,由内而外的穷,他是因为穷才说自己很苦。
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我爸活着是为了吃饭。
这句大逆不道的话从我脑子里蹦出来时,我吓了一跳。
好了,我不说了,家丑不可外扬。
大多数人眼中的吃苦=身体受累。
工地上天天搬砖的工人,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流水线上常年加班加点的工人,他们都很能吃苦。
对于他们的吃苦精神,我表示非常敬佩。
那么,问题来了:穷人这么能吃苦耐劳,为什么不能成为富人?
既然能吃得了苦中苦,为啥又做不了人上人?
我想,这大概是我们对“贫穷”和“吃苦”有误解。
01 贫穷
贫穷的含义非常广泛,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大部分时候,我们说的是经济上的拮据。
《贫穷的本质》这本书只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贫穷的本质——恰是因为贫穷,或者说生而贫穷。这是2019年诺奖的成果,可以认为是人类对“穷”这个现象的最高水平研究。
总结一下书里提到的贫穷根源:
1:缺乏远期规划,享受及时行乐。
2:缺少信息来源,偏见根深蒂固。
3:花更多的钱去治疗疾病而非预防疾病。
4:对教育的回报缺乏信心。
穷人往往倾向于吃生活上的苦,而且他们坚信吃这样的苦能换取未来的“甜”。
工作学习上的苦,他们偶尔也能吃,但是必须是短期可见高回报的。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研究人员找来一批学生,通过一些游戏的方式,让他们每人都赢了50美元。这时,研究人员问:“现在领取奖金,可以获得50美元;半年后,钱会自动入账,是70美元,保证有效,你选哪一个?”结果显示,近9成的学生,都选择了50美元。这个实验重复过多次,结果都差不多。是想说明:人的“即时满足”本能。
穷人拿到钱的第一件事,很有可能是拿去享乐,很少想是否把这笔钱用作创业的启动资金。他们大概率会想:既然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贫穷,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只有保证及时行乐才是最划算的。
曾经有人向非洲疟疾盛行的地区免费提供蚊帐(疟疾是一种蚊虫传播疾病),但是一些当地人并不重视,直到生病了,还宁愿相信江湖郎中和巫术咒语。
有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何以为家》,可以刷新你对贫穷的认知。扎因一家住在贝鲁特的一个贫民窟里,12岁的他没有办法跟别的孩子一起上学,而是在杂货店打工,跟父母一起照顾自己的6个弟弟妹妹。迫于生计,父母决定把他的妹妹早早地卖给别人当老婆,后来他看着妹妹死去而无能为力,他再也无法忍受这个家,选择离家出走。最后,他把父母告上法庭,控告他们生下自己。
贫穷就像一个陷阱,让深陷其中的人无法逃离,尽管有逃出陷阱的梯子在,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踏上梯子。
02 吃苦
什么是“苦”呢?
万维钢老师说得很好:
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当你身处一段不愉快的经历,或者做一件本身没有愉悦感的事儿的时候,体会到的那个被迫感,那种心理压力。
“苦”只是某些事情的副产品,“苦”本身并没有价值。“苦”不是将来能换取“乐”的债权,不是修行资源,不是好东西 —— 对心智不成熟的人更不是好东西。苦是对人的伤害。
可是我看老百姓心目中,似乎把“苦”当成了某种“内力”资源,好像你积累的每一滴“苦”都会转化为能量,“苦”要是吃的不够就会内力不足。这是一个错误的思维模型。
人们把成长归结于吃苦是一种归因谬误。比如说“苦练功夫”,“苦”只是“练习”的副产品。真正让人提高技艺的是练习,而不是伴随着练习的那个苦感。如果现在有个方法能在不降低练习效果的情况下让练习充满趣味性,我们应该使用那个方法。“良药苦口利于病”,真正利于病的是药物的有效成分,而不是苦感 —— 把药装到胶囊里再吃并不会降低疗效。
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聚焦于一件事的能力。
是在长时间聚焦做一件事的过程中,甘愿放弃娱乐生活、无效社交、无意义的消费,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忍受的孤独和不被理解。
吃苦的本质是一种自控能力、坚持能力。
很大程度上,靠自己成功的富人,往往比穷人能吃苦,否则他就不能靠自己白手起家。你会发现他富了以后做事情还是比你勤奋、还是比你能忍受孤独、还是比你更有理想。这才是吃苦。
03 穷不是吃苦
贫穷从来都不代表着要吃苦。
现在,吃饱穿暖已经不是什么特别难实现的事,政府对贫困户低保户会有点补贴。
做一个“躺平”的贫困户很简单,有饭吃,有地方住,条件好一点的还可以天天刷手机短视频打发无聊的时间。
不用很费劲就能拥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慢悠悠地享(忍)受生活”,怎么还能说是在吃苦呢?但是,偏偏,他就在想着要过得更好,所以就很痛苦,以为自己在吃苦,其实是没有办法逃出贫穷的陷阱。
贫穷不止让一个人的现在变得狼狈不堪,还悄悄偷走了他们的未来。
我之前对一句话深信不疑:吃过的苦会照亮未来的路。
我知道很多人的确能历经苦难而保持乐观积极,他们克服重重困难逆流而上,某一天达到我们望尘莫及的高度。于是我天真地以为贫穷和苦难是那些白手起家成功人士的宝贵财富。
但真相是:他们不是因为苦难而成长,是尽管有苦难,仍然成长了。没有苦难他们可能成就更大。
今时今日,多的是“饱食穷民”,如果能找到一件甘愿吃苦的事情,也算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