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离骚全图》是2003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屈原、宋玉,绘图:萧云从、门应兆,校释:王承略
《离骚全图》一书,图文兼美,以屈原作品为主,《离骚》首当其冲,是最精彩的,气势磅礴,洋洒千年。 既而是《九歌》,此为本书上卷。
《离骚全图》中卷只一篇《天问》,一三五页码到二三一页码,共九十六页之丰厚,可见《天问》之博大。
《离骚全图》下卷有《九章》,以及难以遽定作者的《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九辩》和香草图。
《离骚全图》附录有司马迁所著《屈原列传》、蒋骥的《楚辞地图》、萧云从的《离骚图原序》《画九歌图自跋》《画天问图总序》、纪昀的《四库本<离骚全图>提要》
《离骚全图》将图文放在同一面,文字附于图的另一侧,颇合古人“左图右书”之意,用心之至。
其中《九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拖拖踏踏,竟也读到了《九歌·礼魂》,最后一篇送神曲。
《九歌·礼魂》的存在有两种说法,两种说法功用不同,读法也会不同。
第一种说法认为,《九歌》组曲终了,最后需要谢幕,《九歌·礼魂》就此出现。明代大儒王夫之最先提出了这种说法: “凡前十章,皆以其所祀之神而歌之,此章乃前十祀之所通用,而言终古无绝,则送神之曲也。”我愿意相信王夫之的解读,追随圣人哲人如盘踞于巨人之肩。
书中解题写道,《礼魂》为《九歌》最后一篇,按其辞意,当系《九歌》的尾声,是祭祀之礼即将完毕的送神曲。因所送的神中有天地神也有人鬼,所以不称礼神而称礼魂。
另一种说法认为屈原写作这篇祭诗的背景是在楚国两次大败于秦之后,《九歌·礼魂》紧挨着《国殇》,认定它是相当于《国殇》的延续,而非《九歌》“送神曲”。诗人写完国殇之后,为悼念亡灵,写了《礼魂》,这是一种崇高的礼赞。
书中解题写道,或以为魂只在《国殇》中出现过,且《国殇》未有礼毕的仪式,所以《礼魂》是《国殇》的礼辞。
书中还有一或,自然是第三种说法:或以为此篇是前面十篇的通用礼辞,可放在其中任何一篇。
似乎都有道理,真想穿越到战国去,看看此番盛宴。
《九歌·礼魂》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鞠,长无绝兮终古。
如此简洁明快,妙极!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礼毕击鼓传花,轻歌曼舞。
成礼:指祭祀之礼结束。会鼓:鼓点密集。
芭(bā):通“葩”,一种香草,今日读来洋味十足,当年屈原时尚得很。
姱(kuā夸):美好。倡:同“唱”。容与:舒缓。这个词让人觉得舒服。
“春兰兮秋鞠”:再次用到香草,屈原的香草美人是首创,是独创。鞠,通菊。
“长无绝兮终古”:点题升华,曲终人散,余音绕梁。长无绝,永远不断。终古,久远。
萧云从《离骚图》自注:“女巫者,使阴气之上接也。自秦汉不用,而郊祀之歌求唐山夫人致辞,亦各从其类也欤?乃画女巫。”
萧云从所画离原诗最近,还原度最高。他的画也是我最喜爱的。人物亲和,张力十足,细腻真实。若有色彩,当属哪样?
歌者舞者,只有穿越回战国才知其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