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识人(wm197049)
说的是曾国藩的故事。
有一次,一名家境贫寒的老乡前来投奔曾国藩,餐后曾国藩给老乡些散碎银两打发他走了,而这老乡本是想曾国藩帐下谋个差事的。事后,谋士请教曾国藩原因,曾国藩说道:家境贫寒本应对食物粗精不拒,而他挑肥拣瘦,取精去粗。此人不诚实,不能用。
不单用人如此,交朋友,找对象,商业谈判都应该参考对方的吃相。说的偏激一点,一餐识人。
小刘学业优秀,事业有成,无奈家在农村,基础薄弱。等到他城市里打拼十多年,开得公司赚得票子,买得房子、车子时候,已经步入大龄青年的行列。在老同学撮合下,小刘认识了个面容白皙、身材高挑、银行上班的姑娘。见面头两次,第一次约会时小刘公司打来电话有事儿,小刘只好遗憾地改约时间,第二次约会时那姑娘临时又有了别的急事儿。
两个人既然都觉得对方印象不错,推掉所有事情,郑重地约了第三次。当然,是小刘请姑娘共进午餐。姑娘来自海边,小刘特意在当地最好的海鲜楼订了一桌。
进了酒楼,小刘给姑娘拉开椅子,姑娘莞尔一笑算是礼貌。姑娘坐下后,小刘落座。上得菜来,小刘示意姑娘多吃,姑娘就不客气了,捡喜欢的吃起来。小刘给她夹菜,姑娘头也不抬地吃,连个谢谢和拒绝都没有。边吃边挑剔,这道菜味咸了,那道菜佐料不地道,小刘看着,听着,拿起的筷子却怎么都落不下,心里渐渐翻腾起来。等到小刘提及个话题时候,姑娘视若惘闻,哼哼,哈哈敷衍过去,只顾吃了。
……
二十五分钟过去后,姑娘吃得心满意足。擦手,擦嘴,姑娘站起来说了一句:“还不错,走吧?”小刘愣住了,缓过神来放下筷子,起身走人。
一餐识人。当然,再没和她约会。
吃东西时候人都是愉悦的,更是放松的。放松时候,人的好多动作又会无意识体现出来。所以,一个人的教养、一个人的品性在餐桌上面暴露无遗。
抢着菜谱点菜的,往往是自私的人。吃着什么好吃而恋战的,又常常是爱占便宜的人。流汤滴水,污浊满桌的人又是没条理的人。筷子不离手、嘴里有东西又说话的人,绝对是没教养的人。对菜品总爱评头论足的人,好多是心胸狭隘、不懂宽容的人。总要打断别人,用语言影响别人吃饭的人,又是霸道而自我的人。端起酒杯,爱和名人称兄道弟的人,又是虚伪而自卑的人……
一餐识人。很多人的品性,在微小的动作当中就能看出来。
领导在场的聚餐,除了领导谁都不容易放松。家长在场的聚餐,小孩儿每每会被谈及成绩、学习。而无效社交的聚餐,除了吹牛,除了嘻嘻哈哈,什么也得不到。
餐桌成了表演的场合,可以说,在座的什么人都吃不好的。吃,应该是件幸福的事儿,幸福的事儿首先应该是个放松的事儿。有时候,吃的时候狼吞虎咽,结账的时候客人大眼瞪小眼无人结账,倒叫饭店老板着了难。
聚餐,最能看出人性。当然,饭也不是谁和谁随随便便就能坐在一起吃的。有时候,有的饭局只有个别人能参加。吃的是饭,谈的是心,喝的是酒,讲究的是意境,意境到了,吃什么喝什么倒也不重要了。
(wm197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