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杰出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作品中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个历来都备受关注和争论的形象。理性的分析总是以怜悯的眼光来看待这样一个人物,最后更是以无比悲伤的眼光投向安娜的死亡。
自然,安娜的悲剧绝不是个人的悲剧,放大来看应当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不过,我更愿意从人性的角度,从安娜自身来看待这个女性。安娜,抛开时代的枷锁,她就是一个女人,一个敢于走上孤独冒险之路的女人!
安娜,托尔斯泰笔下为爱而生的女性——
小说开始,安娜舞会上的出场就带着一股傲人的自信与优雅:她没像吉蒂所一心希望的那样穿一身紫色,而是穿着黑色的、领口很低的天鹅绒连衣长裙,露出秀美的,如老象牙雕刻一般的丰满的肩头和胸部、一双圆圆的臂膀和一对纤柔的小手……还记得电视剧里面,安娜就这样身着黑色长裙走出来那一瞬间,我就明白了伏伦斯基究竟是如何为她着迷的。
其实,一开始,安娜也只是一群女人中的一个,至多保存了方寸年轻浪漫。在年纪轻轻嫁给卡列宁后,身份显贵了许多,人也自然高雅了许多,也许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难以接近的优雅太太,但是当她同自己的儿子在一起时表现出来的柔爱、天真,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女人内心深处应当涌着一团火焰。确实,当激情与渴望战胜理智后,安娜内心这一团火热喷发出来了,她大喊:“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当然,勇敢的她也迈出了自由的这一步,循着自己渴望的生活路径探寻着、摸索着……
也许很多人会指责安娜对伏伦斯基近乎苛刻的爱的需求,最终走上了灭亡。但是,反过来想想,当安娜违背众人意志孤独踏上这段爱情路时,她就失去了所有,她的尊严,她的高傲,她的儿子。她必须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必须要承担享受幸福背后的流言蜚语。此时,她所能赖以依存的就只有身边的这个男人;此时,这个女人变小了,变普通了,变无理了……
安娜和伏伦斯基的思想实在不对等,精神上他远比安娜贫乏,自始至终他都未能走进安娜的世界,因此两个人在对爱情的净胜理解上都是寂寞的,欢愉过后依旧是两个孤单的躯体。而我说安娜勇敢,也就体现在这里:
当找到了渴望已久的爱情,要想冲破重重阻碍在一起的勇气并不只有安娜才有,沉浸在爱情的喜悦与甜蜜中的人大多都会有这样的勇气,然而,我们很多时候都在看到我们自以为的幸福结局后,就为这样的爱情画上了句号。那么甜蜜过后又如何呢?本以为的结局到了这时也许才是开始,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接踵而来。安娜和伏伦斯基同样逃不过这样的考验。
也许在伏伦斯基眼里,这一切的问题都不过是安娜自己为难自己,他无法理解这个女人想的什么,问题的症结当然就在安娜身上。然而,安娜又能如何,她的担心、她的忧虑、她的敏感、她的呼喊也许有时连她自己都难以理解,可是她就是这样地难以忍受:当爱情进行到一定阶段开始出现问题时,她没办法像男人那样逃避,她就要把她最真实的心情表露出来,她没办法做到压抑内心刚燃烧起来的那团火焰。理想的幸福遭遇了许多未知的考验,她只能这样大声呼喊,尽管没有人理解她,理解一个抛弃家庭的女人的神经质。
到了这里,安娜的整个形象才算是升华起来:外表包裹得优雅高贵的女人如今只是一个狂烈地呼唤爱的小女人,一个不会再使人仰望的廉价平凡的女人,一个遵循内心的选择却得不到满足,依旧苦苦追寻的可怜人,一个从来都在孤独行走却勇敢坚守内心的大人!
还记得安娜在死前说过一句话:“这一切都是虚假的!”这是一个女人对这个世界、这个时代勇敢而孤独的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