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劝学》,无疑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说理性的散文,它是荀子的代表作,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
五年前,我还在南医院的病床上吊着点滴的时候,侄女和侄女婿去看望我,送了两本书给我,一本是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另外一本就是《天道•荀子传》。也许是处于病中吧,静下心来竟在病床上读完了这两本书。
都是我的最爱。尤其是《天道•荀子传》,让我从对荀子的知之甚少,到有了一些粗浅的认知。对于他的“性本恶”观点,有了粗浅的了解。在对比“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之中,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面对教学中的这些心浮气躁的中学生,我不由得想起来《劝学》。于是,就把这篇千古名篇教授过了孩子们。我希望永远给予孩子们终生有用的东西,同时,也为将来的议论文打好基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文章开头,就以开门见山的直白方式,告诉读者他要向大家说些什么,语言简洁,磊落,光明。
紧接着,荀子紧紧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运用五个比喻,进行生动有趣而又深入浅出的阐述,劝勉人们要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就会有质的不同。“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则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够看到成效。
在引导人们认识学习的重要作用中,荀子说“五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是说,只有摆正“学”与“思”的关系,才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紧接着,他用“踦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来说明学习所能够达到的境界。
然后,荀子又用四个比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来阐释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
文章的最后一段,荀子依然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正面论述“积累”作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这是从“积土”“积水”推论到“积德”。接着,又从反面来论述,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最后,他又蚯蚓与螃蟹作正反对比,来说明既要做到“积累”,又要做到“专一”。
所有的这些,恰是孩子们对待学习最需要拥有的思想与认知。
希望孩子们在认认真真的对文本的学习、背诵与领悟中,能够真正听进去荀子所劝诫“学不可以已”,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善于借鉴外物来帮助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积累和专一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踏踏实实去走好自己的求学之路与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