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是被环境所塑造的,自己却不自知。
当我把自己放进某个特定的环境中,从中产生矛盾时,我真正认清,环境或者说体制是能多么清晰地改造一个人的。
我现在在政府当协管员,类似于没有编制的合同制员工,之前在新媒体公司工作时没有什么感觉,即便是实习的时候,也会愿意很努力去工作,因为自己表现好了,老板会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可能就给你提前转正,或者给你升职加薪也不一定。
但是在体制内工作,编制内外的员工就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是心态上的区别,不管我怎么努力,不管我多么有才,只要我没考上编制或者公务员,那我的努力是不会被看见的,即便被看见,也是不会提现在薪资和收入上的,所以干脆就表现平平好了。
然后,上级领导和同事,也不会让你干很多活,因为薪资的差异提现在这里,让你干和编制内的员工一样多的活,好像也过意不去,所以,你也表现平平就可以了。
环境塑造人格,在体制内真的是能淋漓尽致地提现出来,就像给你画好了一个框,不要过界,不用太努力,也不要太偷懒,适度,就可以了。
这样的环境,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吗?也许有吧,但总觉得是把一棵棵树苗种在一个小小的盆里,发展空间狭窄了些。
环境塑造人格,但起到重要作用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不愿意被体制改变,就不会被体制改变,但还是希望有更好的环境,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土壤能够给到我们。
有了好的土壤,什么样的花果树木还长不出来?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