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我的个人公众号一厘米之外。更多原创文章,尽在一厘米之外。
前几天听还在上三年级的老弟笑话班里一个女孩子,说她不爱说话,自卑拧巴,衣着破烂布满补丁。同学们都嘲笑她,欺负她,甚至不叫名字,直呼她捡破烂的。
听到这里我很气愤,既气愤老弟用这样轻蔑的语气来描述自己的同龄人,更气愤用富有和贫穷来衡量人、划分人的错误观念对小学生的价值观的误导。
我心想:这样年纪的孩子,他们本应该是天真无邪、不染世俗的,本应该无所顾虑地和同龄人玩耍在一起。可他们现在却口无遮拦地嘲笑家境贫寒的小女孩,虽然只为逞一时口舌之快,却不知深深地伤害了小女孩弱小的尊严和心灵。
不禁感慨,小女孩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成长,身上每一处与他人不同的地方都被无限放大,她为了摆脱这些消极的标签与嘲讽,一路跌跌撞撞得忍受多少苦痛啊。
贫富差距是这个世界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应该被用来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可是为什么连懵懂的小孩都存在着因为富有所以高人一等的想法?或许这与家庭教育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如果父母秉持一种“别的孩子有,我的不能差”的观念抚养孩子,又怎能要求孩子能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与别人家庭背景上的差异呢?父母的教育,不在于留下多少财富,而在于有眼光,有格局地让孩子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要靠自己的双手争取。
我想起了我的初中同学小欣。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体弱多病的母亲需要同时照顾她和她的姥姥,生活十分艰难。妈妈时常告诉她:父母没有为你留下什么,你需要自己争取。
她们的房子很简陋,可小欣却感恩她还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至少她还可以食能果腹,冷能添衣。她知足而上进,对生活中的美好充满感激。
艰苦的生活条件让她少了几分小女孩的稚气,却让她潜心思考,成熟勇敢。她总有令人惊喜的观点与见解,当她大方笃定地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看法时,身上没有一点自卑的影子。
听说她后来考上了名牌大学,书写了自己的不凡人生。再没有人抓着她贫困生的身份不放,大家对她流露出的,都是发自内心的钦佩。
贫困和富裕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些出身富裕的孩子们应该借助自己优越的物质条件增长见识,扩大视野。贫困子弟们也应克服自卑,勇敢地去成就自我,追逐梦想,而不是畏首畏尾,自怨自艾。
我的初中班主任跟我们说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第一次离开农村去城里上高中,没见过世面的他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既好奇又害怕。他渴望能从容地融入新环境,但他在新事物面前又时常露怯,害怕同学们嘲笑他是农村来的穷孩子。
可是他的同学们并没有这么做,他们满怀善意却不露声色地演示怎么打开易拉罐,怎么使用公交卡,而不是直白地点明,让他的自尊荡然无存。
这个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照顾下才考上师范大学的贫困子弟,其实就是我的初中班主任。他与人为善,满怀感激。
对于贫困子弟来说,只要人们不恶意地取笑或嘲讽他们,他们就很知足了。可其实,他们还是极度渴望人们的尊重与体谅。
愿那些出身富裕的孩子们,不因父辈的财富对他人持有偏见,能心怀善意地帮助贫困子弟。
愿那些出身贫困的孩子们,敢于挑战偏见,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