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既然选择了他共同走过今生,你们就不再是两个单独的个体。所以他的问题需要您和他一起去面对。他的原生家庭经历的确对他影响非常大,但生命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不断学习进步不断超越历史的过程。可能在这个方面,他主观上认识不够,逃避的心理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惯性。所以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他。因为本质上来说,帮助他就是在帮助您自己,帮助您的孩子,帮助你们共同的家。如果您心里一直不认同、不接受,也不帮助他去改变,这样的情况只会让你们共同的未来变得黯淡。另外,一个人的改变可以先从简单的开始,然后慢慢地就会逐渐深入到内在。所以对于如何帮助他改变,您可以做一个长期计划。孩子也是您非常好的助力,您和孩子一起来帮他,用爱来温暖他,给他力量,给他信心,给他勇气。
其实,这整个过程就是您修行的过程。在红尘中修行,修行的方式不仅仅是读书、写作、静修、诵经、观心等等,同样也包括与家人相处,与孩子相处,与同事相处,处理好每一件生活和工作中的事。
修行,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智慧,一个是慈悲。这种慈悲,最基本的就是对自己的家人慈悲。慈悲,就是无我的爱,无求的爱,没有任何条件的爱。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烦恼和痛苦其实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中。所以在红尘中修行,这是必然要面对的功课。问题的存在,对于修行者而言,永远是一面观照自己的镜子:自己的智慧和慈悲,还有哪些地方存在欠缺。
当然,您自己现在也需要力量,需要支撑,需要成长,所以您需要继续坚持读书,坚持静心,坚持生命升华与觉醒的方向。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信心,坚定信念,同时不要着急,不要苛求自己,但需要主动地为自己的生活负起全面的责任——包括致力于当下以及未来家庭生活的幸福,与家人一起共同成长,共同享受到生命在爱和智慧中不断升华的快乐。
路漫漫其修远兮!心向光明,心怀梦想,只要心中的信念坚如磐石,只要脚下的步履坚定踏实,生命就必将在一天天的历练中变得更加成熟和坚韧,智慧也必将一天天变得博大与深广,心中的爱与光明也必将一天天变得更加温暖、灿烂!加油!
2
其实问题不在于是孩子教育还是别的什么问题,而是您到底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您的先生。孩子教育只是您觉得自己更有底气坚持的一个阵地而已。深入到更深的层面,那呈现出来的依然是不认同,不接纳,不愿意低下自己的头跟他好好地沟通,因为您已经在潜意识里提前认定了,他的思想和眼光过于狭隘,难以改变,所以还有什么好沟通的呢?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究竟如何选择并无绝对的对与错,因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会不同。当一个人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志向和追求没有很大改变的时候,其命运的轨迹大体上变化不大。对于孩子是这样,对于家长也是一样的。
对于生活中的事,不管您具体如何选择,作为修行指导老师,我都不会持有特别的意见。我更加关注的,是您在经历生活的各种磨炼时,追求生命升华的信念有没有改变,对于不断战胜自己,不断升华自己,是否依然在坚持,以及是否能够不断反省自己的不足,自省,自律,自强。只要这一点没有变化,我就依然可以继续给您一些帮助。如果这一点改变了,就算您的家庭、事业、孩子教育再怎么成功,那也不是我关注的。当然,我会祝福您。
3
我没有怀疑您的信心,而且也支持您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想法。您可以试着静下心来,听听《浪花与海洋》。
可以理解您的心情,同时您也需要看到,您先生比您更需要爱、理解、力量和支持。他不是看不到您对他的好,而是他感觉自己在你面前抬不起头来。这时,您所有的好就变成了对他的压迫,让他感受到的不是爱和温暖,而是自卑和懦弱。他所有的这些想法,都是因为他内心深处感受到的挤压。其实,他不是在伤你,而只是在自我保护。
看问题不要只看一个人表面的语言和行为,而要看清导致他这些语言和行为的背后的心理。每次在争吵之后觉得他可怜于是不再与他计较,您觉得您已经让步了,其实这样是不够的,改变不了你们之间沟通的模式,也改变不了你们在内心深处相互并不认可的状态。所以需要您深入地想清楚,到底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沟通互动的模式,到底怎样才能消除隔阂与误解,使彼此进入良性互动状态。
PS:根据与一位朋友微信交流内容整理修改,在此祝愿这位朋友早日消除与家人之间的隔阂与误解,重新获得家庭的和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