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丁是丁
来源丨 丁是丁
一个月之前,我对李子柒还所知甚少,网上常见人提起她的名字。
这些日子,关于“李子柒现象”的文章多了起来,话题大多围绕着她是不是“为国争光”,算不算“文化输出”,恰好又看到她最新的视频……说惊为天人是夸张了点儿,但真心觉得她很了不起。
那段视频应该最新一期拍摄的,“一粒黄豆到一滴酱油,绝味传统手工酿造酱油”。作为一个比较资深的家庭煮妇,酱油几乎是每天都要用到的最基本的调味品,在此之前,我大概知道一点酿造的常识,却未曾真正见识过“一粒黄豆到一滴酱油”的酿造过程。
李子柒的视频,完美呈现了酱油加工工艺。从种豆得豆开始。我印象很深的几个镜头:她穿着很传统的衣服,收割豆子,打豆子,用泉水淘洗黄豆,煮黄豆,饲黄豆——我一下子回想起很多年前,我妈每年也晒黄豆酱,就是李子柒视频里的这一步,煮熟的黄豆长了毛,能扯出长长的丝了,再装到一个陶瓷缸里晒制……
稍微了解一点李子柒的身世背景,更觉得她的了不起。
李子柒出生于1990年,她很小父母就离开了,6岁时由养母抚养,但养母并没有给予她多少母爱。后来,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心疼她,把她接回家中生活,爷爷是乡厨,遇红白喜事给人家做饭,李子柒跟在爷爷身后帮忙,也学了点厨艺。
14岁时,她只身前往城市打拼,开始了长达8年的漂泊生活。她睡过公园的长椅,连续啃过两个月的馒头,端过盘子,开过小店,为了多赚钱学过DJ……后来奶奶生了一场重病,她回到家乡,一边照顾奶奶,一边创业,打造“李子柒品牌”。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操对孙权的赞叹之语。
辛弃疾使之入词,千古流传。窃以为与之对应,“生女当如李子柒”也不为过。
她的微博认证是“李子柒品牌创始人”,粉丝2120万。“墙内开花墙外香”,很多人关注李子柒,是因为她在YouTube上的粉丝有近800万,很多外国人通过她的视频,了解中华美食和中国文化,很多中国人是因为她受到外国人的关注,才关注到她。共青团中央也曾多次转发过她的视频。
我看到有人评价她:“没说中国一个好”,但让人感觉到了中国的好。
多年前曾关注过一个人的博主,那人的网名叫“农妇山泉有点田”。据说这是理想生活,标配。李子柒过的、或者说她展现的,正是很多人的理想生活吧。
我们不评判李子柒是不是有专业团队包装,也不管视频是不是经过了前期的节目策划、后期的加工制作,即便如有些人以为的“假”……那又如何?
就因为她什么都会做?就因为她能力超出一般女孩太多?
她远离尘世,看上去不食人间烟火,但是会在春天酿花蜜,秋天做月饼,还会做兰州拉面、制文房四宝、酿酱油、蜀绣……她还很会宣传自己,被誉为“东方美食生活家”。
最关键的是,她有变现的能力。养活自己和奶奶已经完全不成问题。
我说“生女当如李子柒”,正是因为李子柒身上散发和传递出来的力量。
她知恩图报,知道在奶奶需要的时候回到她身边,养奶奶老。
她知道自己的优势。李子柒的头像颇有点白居易诗的韵味,“犹抱琵琶半遮面”。她生得美,懂得服饰搭配,也知道人们喜欢什么。所以才有了我们看到的她现在的样子。
她学习能力很强。拉面啊,做月饼啊,酿酒制酱啊,绣花啊……“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是一样的,她学历不高,但学习力肯定一流,如果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不可能有在镜头前行云流水般的表现。
她懂得什么是美。“美食生活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浪得”虚名。她和奶奶俩个人吃饭,炒了鸡蛋盛在绿色的盘子,随手摘下几颗金桔,洗洗干净,盛在长条形的果盘里……桌上都是她亲身制作的食物,秀色可餐。
她不卑不亢,神情写着坚强。虽然出身草根,但李子柒显然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的每一条视频,都展示着田园生活的安静、惬意,令人心向往之。
李子柒展现的也许就是——美本来的样子。
毛姆说过,“美丽是上帝赐予的礼物,最罕有、最珍贵的礼物。如果我们幸运地拥有美丽,就应该心怀感激。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就应该感谢别人的美给我们带来了愉悦。”
我很感谢李子柒带来的愉悦、感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