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目:《见识》第3章:谈谈见识
作者:吴军
一、成为领域专家不再是天才的专利
2月妹妹兴奋地跟我说她和妹夫即奔赴美国公费读博,家里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很高兴,能出这样一位高材生值得所有人为他们骄傲。
但其实妹夫并非是大家眼里那种从小就出类拔萃的小孩。他的大学是在哈尔滨师范类的二表院校,成绩中上。硕士就读的也是省内很一般的非211院校,但是博士考入了东北农业大学(211院校),奔赴美国的那所大学在生物领域类也算蛮有名气。
虽然我从来没有看过他的简历,不了解他写了多少论文、发表了多少专利,但是我倒是经常能听妹妹跟我说,小康还在学校做实验、小康这两天忙着给老师干活。妹夫肯定不是最有天分的人,但今天的结果离不开他在研究生阶段在专业上时间的投入。
《异类》的作者认为,搞科学和工程的人,智商达到120就够用了,剩下的拼的就不再是智商。爱因斯坦去世后,美国人研究了半个世纪也没发现究竟他和常人的大脑什么明显的区别。也许你身边有成就的人必然有些过人之处,但是可能我们和他们的差别可能不是智商上的,而是在认知、方法、坚持上。智商可以通过后天练习,但是大幅度提升效果不大,而我们多学习他们做事的方法,倒是可以复制控制的。
那么作为普通的我们,如何逆袭?
第一、发挥自己的天赋和优势,尝试做一些自己主动有兴趣的工作内容,更容易让我们投入其中。
第二、善于提出问题,培养独立、主动思考的思维习惯,并能够在复盘教训中总结经验。
第三、需要在领域花时间去积累,10000小时定律的刻意练习就是这个道理。
反观从小身边不乏有那种从小成绩好“别人家的孩子”,但是长大之后可能变得很平庸。而有些高中时代成绩很一般的同学,几年之后可能是某高校的研究生,再之后就可能是互联网公司的高薪大牛。
很多时候,成败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人生路上很长,我们拼的不是爆发力的短跑,唯有把自我成长当成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方能笑到最后。
二、人生很长,当好运不能一直眷顾你的时候怎么办?
书中讲到了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故事。好像lucky这件事都没有发生在这位美国总统身上。
他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美国农村,毕业后没钱上大学,在家乡的农村干了十多年的农活。年轻向心爱的姑娘求婚,却被拒绝了。在这期间他服过兵役,业余时间学习法律,但是却没有法律的岗位给到他。
后来在一战期间作为一名炮兵立下了军功,荣升了上校。当然,有了军队的经历,曾经拒绝过他的姑娘终于答应了他的求婚。战争结束后,开始裁军,于是他又回到了那个家乡小村庄开起了小店。后来经营不善倒闭了。
之后他竞选上了小镇的法官,实际上就是类似城管的行政人员,但是每两年一次选举的制度下,两年后他被选下去了。于是开始进入大学学习法律,在大学期间他又一次竞选上了当地法院的首席法官。而这时候他已经42岁,按道理说,在这个位置上可以一直做到退休。但是在他50岁的时候,他决定去竞选州的参议员。没有任何优势的他,反倒是因为其他人不愿意或者不合适,才会把这个州参议员的位置留给他。
本来想他这种来自一个小州的参议员是没有机会成为美国总统的,然而当罗斯福第四次竞选总统时,当无法完成第4个任期的情况下,副总统可以替补为总统。当时罗斯福需要一个人缘好,中规中矩,能够被各方面都能接受的人选。于是这位一直支持罗斯福,看上去毫无性格、谁都不会反对的参议员,反而成了最适合的人选。
就这样,杜鲁门在1945年成为了副总统,而几个月后罗斯福去世,他继任了总统。
人总是有好运气和坏运气,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当我们处在低谷的时候,不是盲目的去努力,而是慢下来思考,有耐心的做好自己的事情,让时间成为我们的朋友。然后学会把一切看上去没用或者失败的经历,变成以后能够帮上我们的资本。
曾经我以为作为一名面试官,更应该学会发现候选人更多的缺点。可是自己热情豪爽的性格,并非是擅长抠细节、重逻辑的人。这曾让我非常困惑,甚至觉得以后吃不了这口饭。
但是工作这几年,我的热情与真诚,反而能够在面谈中和候选人拉近距离,取得信任感,甚至保持长期的联系。而平时关注的心理学、自我成长、职涯发展等兴趣书籍,也能够让我在面试中更好的帮助他们梳理求职规划,给他们一些建议,这样区别常规的面谈反而让候选人觉得我很专业。
所以没有什么应该和不应该,只要你在这个专业领域内不断积累总结,总归会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和收获。我相信这句话:
你过去经历的所有都是未来成功最好的积累。
我们在成功的时候学会感恩,在失败的时候保持从容,理性的看清自己,或许更容易等到时来运转的那一天。
三、穷是一种病?有药可治么?
最近徐峥导演的《我不是药神》上映9天,票房就过了21亿,看起来又要刷新新的国产电影票房的记录。其中电影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是: “我卖了这么多年药,发现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其实说到底,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比穷更可怕的是那种贫穷思维——缺乏见识、缺乏关爱、缺乏规矩。
穷人思维只活在自己认知的世界里,所谓井底之蛙。你会发现有些道理永远和某些人讲不通,遇到这样的人,不用试图说服,白费口舌。
穷人思维会表现很小家子气,小市民心态,要么没安全感,要么特别物质。这样的表现让他们不懂得关爱别人,更不懂得分享。不大气之人,难以做大事。
穷人思维还表现在缺乏规矩,东北话讲叫特别欠儿。过年回家的时候,总会发现别人家的“熊孩子”把你的房间翻箱倒柜的无比混乱。这就是缺乏规矩而不自知的表现,这种人长大后会很少有人为他们提供帮助,因为他们不具备起码的同理心和边界感。
所以现在的父母,再教育小孩的时候,多让他们出去走一走,看看书,与优秀的人多交流,让他们在思想上增长学识和视野。教育他们关心他人,善于分享、懂得礼貌和善解人意,培养所谓的情商。这样即使他们不是名校毕业,以后在社会上也不会混的太差,这种富人思维对以后的磨炼成长至关重要。
四、阅读于我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最近两年,不自觉的喜欢看书,也买了很多书,业余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读书上。一年半的时间自己大概阅读了近170余本书,在读书方法、读书社群、读书输出上不断地加深理解、链接和积累。曾经有人这样说道:读书就像存钱,刚开始的利息非常少,收益微乎其微,短时间内不会看到什么效果,然而当达到一个临界点时,读书给我们来带的复利效应是呈指数倍增长的。
虽然目前我仍旧没有看到自己通过阅读在物质上给自己多少改变,但是我坚信这句话,并且回头来看两年前的自己,真的也有犹如隔世的恍惚感。
身边了解我的朋友,一直在鼓励我将更多书的观点分享给他们,老公也从来没有在买书的花销上限制我。家里的书柜越摆越多,床头柜上有书、茶几上有书、写字台上有书、背包里有书,办公室的柜子里还有书。非常庆幸我的家人和朋友都非常支持我,给了我一个如此包容的精神空间。
然而不理解我的人,还是会有这样的声音:你读了这么多书,可是我还是没看到什么变化啊?有这些买书的钱,可以卖多少吃的用的,这些书都往哪儿堆啊?读书都快把自己读傻了吧,你能不能回到现实中来。
以前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总是想为自己反驳几句或者愤愤然,然而今天这本书帮我说出了所有想说的话。
阅读不仅仅是从书中获得知识和信息,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对我来讲读书和看电影、逛街、刷抖音都是一种兴趣。你看抖音哈哈哈时会分泌多巴胺,我看书到时候也会,甚至兴奋异常。但是必须承认读书是更高级的一种习惯、爱好。
阅读也是一种社交需要。我们看书当然不是和书本聊天,而是通过读书能够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人们都喜欢和自己认知相近的人,而我也通过参加读书营,认识了更多无比优秀、有才、执着、有理想的好朋友。大家彼此鼓励,支持,取暖。甚至书上说,如果你想和你的敌人和解,那么可以先从阅读对手看的书开始。只有两个人拥有共同语言的基础,才有可能进行深度交流。
阅读可以改变当下的生活方式。如今信息爆炸的社会,获取信息和知识已经不再复杂,阅读是一种性价比最高的自我投资,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前人的经验收获囊中。很多工具方法、经验套路,都能够在书中找到答案,最重要的是只有认知刷新了,才可能改变自己看事物的态度,才能选择做出更正确的行为,才会有更好的生活结果。
经常读书,能够提醒我们记住内心明白却总是忽略的道理。一本好书,随着我们阅历的积累,甚至可以一读再读,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理解。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在读作者的观点,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大脑不断思考对话的过程:这本书讲得是什么,我认同或者疑虑的部分是哪些,这又让我联想到以往哪些经历,以后我可以如何做。
最后,阅读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我们自己、认清世界、认清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最终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而我选择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阅读所带来的充盈和信心是其他事情无法替代的,所以我会继续读下去。
特别喜欢这句话, 送给所有和我一样喜爱阅读的小伙伴: 终身学习,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