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年龄经历带来的变化,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也是很欣赏自然朴拙的物品的,这与内心一直追求着的精致并不矛盾。当阅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时,发现他作品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用极其细腻的心理刻画表现人物性格及命运。另外对日本文化艺术的介绍也是不遗余力,在他的作品里,我极力感受着物品之美带给人的心灵滋养。同时我对朴拙与精致的内涵又有了新的认识,它们冲撞出的火花随时牵动着我的好奇心,我就由着自己的感觉与川端康成文字的介绍,去看看日本生活里非常重要的艺术品—陶器吧。
在介绍日本陶器前,我还是先介绍一下我日常生活里所使用的陶器:茶具与花盆。
茶 具
好多年前发现朋友家都悄悄配置了整套气派的茶具用来招待亲朋,底座材质比较多,但茶具一定是用讲究美观的造型与紫砂造就。于是为了赶潮流自己也配了一套,纯檀香木条几案座下有抽拉着的不锈钢制抽屉,里面可以放很多小口杯,喝茶时还可以把第一遍洗茶水浇在我特意配置的九个紫砂金蟾身上,说这样可以福养金蟾。浇水时也把檀香好闻的木味渐渐散开来。
紫砂壶配一套小口杯是必不可少的,亲朋好友间兴起了喝茶送茶风,这让我也品了不少以前没喝过的茶。小口杯容量秀气,一口一杯的喝法让人很上瘾。这套与茶具配套的檀香木底座设计很精巧,造型古朴自然,放在家里客厅的藤木茶几上非常有味道。我在旁边摆了一小盆绿萝,还专门淘了桶状纯木茶盒,与原来的青花图茶罐与双龙戏珠瓷罐放在一起,谁见了都说好。在一个时期,它们受极了重视与宠爱,大家在享用与把玩它们当中增加了情义,它们使用的频率一度盖过了以前常使用的玻璃杯与瓷盖杯。
而这两年突然发现它们好久都没被使用了,它们的身影也在我搬家时被闲置在厨房壁橱的最高处。而我,更为了方便,开始频繁使用一个陶制带釉的手柄杯,它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它比普通杯厚很多,这样喝咖啡时有利于保温,泡茶时又能泡透出茶香来,我也因此收起了几个漂亮瓷器杯,专心来使用这一个陶器杯。
花 盆
购买的样子都是以自己的搭配理念而来,大致原则为:叶片碎小花复杂的绿植搭配纯色白或棕土色花盆;无花绿叶的搭配涂釉彩图案花盆。花盆造型偏简洁设计,当然也在多年的养花育草经历中购买过形形色色的透明瓶器、图案有青花和纯白的瓷器瓶,它们用来插养富贵文竹以及鲜花类很合适,它们来自于土,是最好点缀房屋,衬托绿植灵透性的低调大气配角。
很怀念母亲以前购买的那种花盆,摆在家中朝南长长廊道里的窗台上,花盆土质非常细腻且有透气感,褐色中带灰不着釉,外形呈方形,盆壁四周都绘有立体的梅兰竹菊图案,不仅如此,还刻有与图相配的诗词。
我还记得梅花图的那盆上面刻写的是王安石的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样的花盆本身就是艺术品,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质,里面栽种任何的绿植花草都是极其好看的。我一直视这样的花盆为精品。
下来,简单介绍陶器的文化。陶器,是公元5000年前后出现的,这是人类进化发展的智慧见证,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陶器用黏土或陶土经捏成形后烧而成的器具。在古代是人的一种生活用品。
那么,日本又是如何继承发展与使用陶器呢?
我想还是从《千只鹤》里提到的一个织部茶碗说起吧!“这件黑色的织部茶碗,正面的白釉处用黑釉描绘了嫩蕨菜的图案。”
在日本,茶道与陶器具有着密不可分性,所以茶道师与陶器(匠)商的关系就不言而喻了。作品里诠释的三谷先生与太田先生友谊就是这么来的。
“织部烧”出现在日本桃山时代晚期(桃山时代指公元1568年 — 1600年 之间的日本历史)在著名茶人古田织部正重然指导下,由美浓陶工生产的茶陶。
古田织部设计强调陶器造型上的歪扭,偶尔会在器物局部处挂釉,留出的空白处绘以简练豪放的几何纹饰,底足不施釉以形成质的对比,以构成崭新而有力度的造型。
为什么要委托美浓陶工生产呢?因为日本美浓(歧阜县)拥有丰富的陶瓷原料粘土,从公元7世纪开始便渐渐发展成为日本著名的陶瓷出产地。因这里设计的陶器色图搭配好,另配有精致木盒包装,能体现浓郁的日本特色。做为餐具不仅实用还具有收藏价值。这里生产的日式陶瓷用量很大,据说食器产量都占到了全国市场的60%以上。
这样综合分析后就能看来古田织部陶器的特点来。难怪一个茶碗几百年间在不同人手中传来传去都是爱不释手的精品,把它当做礼物更是极其贵重,川端康成提起这个绝对也是引以自豪的。如果我家里有这样厚重历史的茶碗,估计会当做家中的传家宝而舍不得使用呢。
而在日本,这样的古董茶碗却用来给家中重要的客人喝茶,那么哪位客人能接受这样的古董碗喝茶,便是极尊待遇,在品鉴茶中追溯器物的历史渊源,可谓妙不可言啊!
另外,《千只鹤》里还出现了一个器物,志野陶的水罐,“它白釉里隐约透出红色,显得冷峻而温馨,罐身润泽。”这件器物是太田文子在母亲自杀后送给三谷菊治的极其珍贵的纪念品,是插花使用的最好物件。
志野陶在日本已有四五百年历史,但起源是在中国。志野的前身是白天目,天目本是日本对我国宋代黑釉瓷器的称呼。是南宋时日本来留学的僧人、工匠最钟情的瓷器。一是天目,二是浙江龙泉窑青瓷。当时日僧在浙江的最多,因为天台宗的主庭国清寺在浙江天台。以闽、浙、赣之物为主的这些工艺品是技术极高的艺术品,所以日本人推崇备至。
在研究日本六大古窑时,会发现不同地区的陶器都因粘土微量元素差别,所呈现的烧制成品而不同。利用铁釉与铜釉产生黑、赤、绿、褐诸色和胎土中的红土与白土,可以组成多种华丽多彩图案,有的富于装饰美与异国情调,有的具有疏朗明快之美。
越前烧(福井县)古朴自然、茶色凝重、形态厚重,在高温烧制后呈现薪灰自由流布在陶器表面,随意浑朴,带着大地的特征与自然釉色,触感极好。
濑户烧(爱知县)是六大古窑中唯一掌握上釉技术的一处。上釉的高品质的陶器被濑户地区所垄断。“濑户物”,至今仍是日本陶器的代称。
常滑烧(爱知县)是六大古窑中最古老的一个。它充分发挥了陶土的丰富优质特性,所生产的各种陶制品因含有铁含量的朱砂红色而闻名天下。
信乐烧(滋贺县)由多种土质混杂、融合给人以岩石般的感觉,烧成后的陶胎一般呈红褐色,胎内含铁的成分越高,褐色调越深。胎表面的长石熔解后形成乳白色斑(称作“蛙目”也因设计不规则线条而风格朴素。
备前烧(滋贺县)不使用釉,陶土取自于稻田里的泥土,含有很高的铁的成分。运用“酸化焰”技法创造出了一种坚硬、紧绷的暗红色质地,是备前烧自古以来的一大特征。19与20世纪后,因人们喜欢色彩鲜艳上釉的陶瓷,备前烧渐渐被遗忘。
丹波立杭烧(兵库县)始于平安时代末期(公元16世纪下半叶),以生产壶等为主,江户时代已很有名,后来由统治日本全国的丰臣秀吉出兵朝鲜半岛返回日本,带回了一些具有新技术的陶瓷工匠。丹波“立杭烧”陶瓷制造的食器、酒器、花器、装饰品、花盆等产品在1978年后,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
川端康成作品里不时跳出的日本艺术品描写令我非常感兴趣。虽然知道其中的一些艺术之根源于中国,但因不同地域人的理解、运用与表达心理不同,最后呈现的形式也就有了新的形式和发展,当我深深陷入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也被艺术内涵所放大的人性之美深深感动。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被不同性别、年龄与眼光的人欣赏把玩,继承与发扬这些艺术背后所表达的内涵才应该是重点,这是艺术带给精神的感动与升华,也是朴拙与精致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