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接近尾声,这两天朋友圈里全是回忆高考的岁月,有人说那天紧张得老是跑厕所,有人说那天的父母格外温柔,还有人说,那天早上特意去吃了鱼补脑……
每年高考的这两天,人们都遵循着一个原则,“考生为大”,总认为高考这两天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天,总觉得高考决定上什么样的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决定干什么样的工作,干什么样的工作决定过什么样的生活,。总觉得这两天走得不顺利,以后也会过得艰难,或许这有它存在的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确。
去年高考,我在另一个地方,看着考场外焦急不安的父母,我既羡慕又同情,羡慕的是:我人生中大大小小的考试,都是独来独往,从来没有父母的陪伴,我不知道父母陪同考试是什么样的感觉,上大学以前,我确实很羡慕那种考试有父母陪,上学有父母陪,面试有父母陪的孩子。后来我居然理性到发现某些路还得自己去走,有些关必须得自己去闯,父母的陪同,除了焦急的等待,别无选择。
同情的是多少父母寄情于这场高考,好多妈妈穿着旗袍,寓意开旗得胜,结局无疑将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多少父母能坦然看待这场考试:只把它当做孩子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一段经历的结束,另一个起点的开始,是孩子从家走向社会,一步步趋向独立的成年人的过渡。而不是名利的角逐。
13年高考,现在已经过去四年,我不知道我们家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一条不成文得规定:“考不上二本就别上大学”,结局是我没能考上二本,但我还是上了大学,现在我还能清晰的记得我爸妥协的眼神,我妈强硬的态度,自己的软弱与无奈,虽然有些心酸只有我自己知道,但我自依然不后悔。
多年之后的现在,我们变得越来越好,那些曾经以为天都要塌下来的事,那些以为是人生中过不去的坎,都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变得越来越好,我相信这都是因为,那场高考成功与否,我们从来都不曾成放弃。
刘同说过:只有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努力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未来的自己,有些事情才能心甘情愿的去做,再苦再累也理所当然。我很喜欢刘同的书,伴我走过一个又一个孤独迷茫的日子,让我敢于正视自己,推荐一篇刘同在绵阳中学演讲的文章《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愿我们所有人都能保有初心。
写于2017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