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直击】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码
这道题以“建党百年”材料命题,紧扣时代主题。它体现了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引导考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续写新的时代篇章。
从类型上说,这道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它限定了任务——“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考生必须围绕这个主题来作文。
写作前,一定要注意如下两组关系:
一是百年历程与新征程的关系。百年历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是一脉相承的,没有百年来的艰苦奋斗和上下求索,就没有今天的伟大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沉淀下来的红色基因(革命精神),正是年轻一代走好新征程的灵魂。
二是注意“可为”与“有为”的关系。“可为”,是说我们生逢其时,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有为”,是问我们应该怎么去做。(1)只有将自己投身于大有可为的时代,融合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让自己的人生真正有为,而时代的可为必须由每一个华夏儿女的有为构成。(2)只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做到有为。我们要学会细细解读材料,发掘其中的深意,这样我们的“有为”才有落脚点。
要注意,“有为”才是文章的重点,如果只是回忆革命往昔,堆砌词句,抒发感慨,文章就缺少实质。这就要求考生紧紧扣住自己的人生,去思考,去表达,说真话,抒真情,避免假大空。
审题误区
一是过多回顾百年历程,没有联系实际,缺少自己的真实体验。
二是过多地写这个时代的“大有可为”,却没有写我该如何“有为”。
三是文章定调太高,过于宏观,缺少细节。面对宏大主题的文章,要注意表达的策略,善于以小见大。
满 分 作 文
趁时代可为,做有为青年
“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你我有关。”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胼手胝足,开启新时代新征程。一百年,我们从荆棘坎坷中走来;一百年,我们向复兴光辉中走去。青年的我们,生长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必将继续汲取营养而茁壮成长。先辈的拼搏,让我们可为;吾辈的奋斗,必将使我们有为。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青年的我们,不啻微芒,以有为,造炬成阳。
犹记得,革命年代,以天下为己任的共产党人,聚集时代力量让中国充满生机。革命年代的革命文化以其坚韧、刚毅、无私的内核充实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一语唤起了多少心怀家国的青年的热血;“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一词鼓舞了多少保家卫国的战士的志气……
犹记得,创业年代,一心为国甘守清贫的国家卫士,凝聚情怀与智慧为祖国打造钢铁铠甲。新中国,从成立到现在,总是被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他们不仅有保家卫国的战士,还有潜心钻研的科学家。“我愿化作一朵浪花,奔腾加入中国滚滚向前的洪流之中”,黄大年在入党诗词中留下铮铮誓言;“身如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于敏在七言律诗中唱出拳拳之心……
转眼间,新时代新征程已经到来,当年意气风发的前辈们,已经将“可为”的天地为我们打造,青年的我们,到了接过“有为”接力棒的时候了。
青年有为,于奋斗中夯实基础,在创新中崭露头角,二者结合绘就时代蓝图。北斗团队经年累月、稳扎稳打,成功组网迈进一大步;嫦娥团队夜以继日、团结协作,着陆月背做世界贡献;奋斗者号团队攻坚克难,独立自主,下海触底破纪录……
青年有为,于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价值,奉献社会以成就自我。“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时代的青年正以行动践行。抗疫行动中的平凡众人,或逆人群而行,或遵守法规,都为中国创造世界奇迹做出了贡献;抗洪抢险中的年轻战士,或驾冲锋舟奔涌,或涉激流而前,保卫着人民的安全;戍守边疆的青年战士,或入敌营,或以身御敌,誓以生命捍卫祖国的每一寸疆土⋯⋯
愿我们的青年趁“可为”时代,凭“有为”志气,遇见旷野必添新绿,遇见沙漠开掘井泉。青年是有力量的青年,国家是有生力的国家,时代是有潜力的时代,青年、国家、时代构成坚不可摧的铁三角。让我们不啻青春微芒,造炬成阳——趁时代可为,做有为青年,让华夏之光永远绽放。
名 师 点 评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以整齐的排比段落,回顾百年历程。“先辈的拼搏,让我们可为;吾辈的奋斗,必将使我们有为。”由“可为”到“有为”,很自然地衔接、过渡。
青年的我们,到了接过“有为”接力棒的时候了。嫦娥奔月,奋斗者号下海,抗疫行动,抗洪抢险,戍守边疆⋯⋯例子丰富,贴切时代,反映了作者丰厚的知识储备和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
文章语言优美,铿锵有力,事例充实,书生意气溢于笔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