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13天
当你看过《美丽人生》,“成为那样的爸爸”,可能就会成为你一生的梦想。
《美丽人生》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假如把这个故事交到我们手里,我们是否又能如此成功的去诠释一个故事?那就让我们走进这部经典电影,一起领略它的成功之处。
主题:人性的光辉。
即使在二战集中营这样极端的环境,也是为了烘托出人性光辉这个主题。而且在表现人性光辉的主题上,电影没有刻意写实的将许多血淋淋的事实去恐吓观众,没有以沉重灰暗压抑的色调去绑架观众的情绪和感受。反而用一种笑中带泪的方式让人物角色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
这归功于编导演一身的贝尼尼,一位当代卓别林,对自己喜剧尺度的把握和自信。
一个经典的诞生,往往是具有创新性和冒险性的。
一般人想到二战集中营总是带来沉重苦难的基调。用跟孩子做游戏的方式在二战集中营保护孩子的童年,谁想过用这种方式去诠释这样的二战故事?更没有人有勇气用如此喜剧的方法演绎。
记得有位伟大的演员说过,最成功的演员,要让观众落泪,并不是自己哭的死去活来声嘶裂肺,而是你忍住不哭。你不哭,观众反而感动的不能自已。一位成功的相声演员,你要让观众捧腹大笑,首先你不能自己笑的前仰后翻,这是基本的幽默演员素质。而一位成功的喜剧演员,会让你笑中带泪。
古龙说过,营造戏剧的张力,就是营造戏剧的冲突,故事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自身性格的冲突,戏剧实际上就是反映冲突的过程。而在《美丽人生》,笑中带泪是一种冲突,孩子的天真与残酷的现实是一种冲突。
喜剧的表现手法,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讽刺现实的黑色幽默,它通常用一种反讽、递进证实现实荒谬来进行嘲讽,这种表现手法通常是目的通过推倒重建,去引起观众读者去思考。
另一种是正能量的赞颂。通过竖立人性的光辉去赞颂人性。然而要成功的正面塑造一个光辉的人性,则需要通过烘托、反衬等方式去营造。
《美丽人生》更厉害,因为贝尼尼有足够的自信去展现这样一个角色。
从结构上看,《美丽人生》分为上下两段,上半部分让大家轻松和亲切,主角圭多是一个乐观开朗朝气蓬勃而聪明的意大利青年,有这犹太人的睿智和机警。如何去表现呢?如餐厅那一幕,本来厨师已下班,忽然来了一位督学,他就机灵的了解到顾客的口味,然后推荐引导他选择了一系列之前已准备好的菜肴。
圭多在电影上半部分营造的笑点很多,生活多姿多彩让人感到轻松自然。在几个转折的细节做的惟妙惟肖。一个是上下部分的衔接,当圭多和朵拉走进那小屋开始他们的美满婚姻生活,走出来的孩子约书亚,形成一个时光的神转折。
另一个,是当约书亚外婆冰释前缘,与朵拉一起来他们家做客的时候,却发现满地狼藉,圭多父子都被抓走了。这就一下子让观众的情绪蒙上一层阴影。从而转到下半部分集中营的故事。
感人的地方有很多,例如朵拉本来不用去集中营,她不是犹太人。但她坚定的不容置疑的跟德国军官说她也要上火车跟随父子一起去集中营,简单的一跃,成就了一生的爱情。另一个地方,当朵拉在集中营里一直没有机会见到丈夫和孩子,她听到其他妇女说,孩子和老人都要送去毒气室,当她很无助的跟其他妇女一起翻弄着那些死人的衣服,可能其中就有她的家人的衣服,在这个时候,忽然在广播里传来孩子天真无邪的呼喊:“早安!我的公主!”朵拉站在门口,那是充满希望的叫喊。如此的爸爸,如此的孩子,如此的家庭,怎么不是美丽人生?
下半部分,泪点有许多许多,睿智的爸爸,能蹲下来跟孩子做游戏,用自己的智慧去保护孩子的天真与童年,在承受巨大苦难的时候,依然坦然面对,甚至在自己走向死神的时候,还不忘跟孩子做调皮的动作,有一种伟大的父爱,不一定是含辛茹苦的伤痛去博取同情,有一种伟大的父爱的温柔,是在极端苦难中仍然小心翼翼的保护着你的童年与纯真,关注你的感受与梦想,用他的睿智去引导你,不是对你娇宠不辨是非,这样的孩子,怎能不乐观。
一个人的真正的坚强,不是倔强,不是忍着不哭,不是自以为自己是天下最苦难的人而百折不挠。
一个人的坚强,骨髓里是源于乐观,豁达与包容。
《美丽人生》,让你看到不一样的爸爸。
我很感谢自己的孩子,能让我有机会去实现这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