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刷题时期,有一个省的高考题里以《汤姆叔叔的小屋》谈在中国书名改变,内容改变为背景,考察中国近代史的觉醒。题目出题十分新颖,我经常用来锻炼历史思维。做完后却又是惆怅一番。
一段时期叫《黑奴泪》,但我还是更喜欢原名。因为这不仅是一本儿童读物,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样的书名更加温馨也更具讽刺效果,像是把人的皮肤撕裂开流出黑色的血,有人恍然说这很糟糕。一步一步引人撕裂表皮,看见最狰狞的伤口。
不可否认该书推动了黑奴解放,为奴隶们指出一条以奋斗求解放的道路。可翻开序章我们又可见,一位具有英雄主义的女士奔波于废奴运动中,发挥了进步文学在推动国家政治变动的关键性作用。于黑暗里培育出一只打破桎枸的夜莺,从此他歌唱的每一支曲都是黑夜浴血的痛苦。
哈丽雅特·比彻·斯陀夫人是一位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拥护者。加尔文派的父亲,自由党的舅舅,神学院的丈夫推动其先进思想形成。《杰出的故事:一个新英格兰地区的速写》和《五月花》中的斯托夫人展现出中产阶级妇女对于文学的热爱,是好奇和尝试的练习。在那个时代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浪,却彰显出女子对写作的激情,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斯托夫人的觉醒。
而1850年初缅因洲之旅,埋下她反对奴隶制的种子,快马加鞭的作品撕开美国伤口撒下一把盐。原序中有这么一段话“这个故事的场景,是落在一个素为文雅的上流社会所不齿的种族中;人们来自异域,其祖先生长在热带的烈日,带来并传给他们的子孙后代一种与专横跋扈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截然不同的民族性,因而长期一来,一直受到后者的误解和蔑视。”乔治.哈里与汤姆叔叔的对比何尝不是斯托夫人对于自己的定义呢?
当面对绝对的霸权时,是像汤姆叔叔一样消极的懒惰式诚服,还是赌上命一条出逃,抑或是依靠善良的执法者。斯托夫人给出了太多选择,但她埋下伏笔,最后揭示。
何尝不是她对于自己出路的考量,自己在未来的简介该是怎样?是冠以莱恩神学院教授之妻,还是一个女子中学教员,还是一位作品的声誉远远大于作者身份的作者。
斯托夫人给出了答案,往后余生她都将是一位被林肯总统赞誉的“写一本书发动了一场战争的小妇人”。一百多年沧桑岁月过去,这本书救赎了黑人,也照亮了女子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