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拿到《太平风物》,它拙朴的红色封皮和“农具系列小说展览”的标识没有吸引我,这种概念先入为主,第一篇小说没看完,满眼的农具介绍和尘土气息扑面而来,我便将它放置一边了。
而后的一天,重拾这本书,静下心来看完第一篇,从小说的结局里看到一种悲怆和惶恐。随后的一个个故事如同一块块磁石,强烈地吸引我一气读完。正值周末的中午,阳光很温暖地照在身上,我却感觉到从心里透出来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静。这震撼不仅来自于每个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局,来自于更来自于中国千年农耕史漫天黄土的深厚背景。16个简短的小说如同如剪影,刻划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形象。每个故事似乎司空见惯又发人深省,让你能触摸到主人公最深处的灵魂,走入他们最本质最纯朴的内心,感受到他们的困惑与寂寞。《残摩》描写了改革开放之初年轻农民涌向城市后农村老年人面临困惑和失落;《耕牛》让我们重新意识到农耕时代人与家畜之间生死维系的情感。作者李锐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将一个个小说与农耕具巧妙结合,给我们讲叙了一个个触动心灵的故事,让你在看似平淡的讲述里深深体会到一种痛楚,犹如一把利剑直指心底。 作者以对农村、对土地矛盾而痛楚的炽烈情感,用冷静而饱含深情的笔触,完成这部集图片与文字、农具历史及小说相拼贴的文体尝试,同时努力实现对自己的突破,力图从“文明历史的最深处找到文学的源头活水”。
李锐还是一位语言大师,风格独特。“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从旱塬的背后慢慢升起来,安安静静的,很近,也很从容,好像你一推开门它就能走到院子来。在塬畔上开荒的歪歪正好落在又大又圆银亮清冷的月亮里……一起一伏,一镢一镢,于是,古老蛮荒的月亮就被一个勤劳的农民忘情地开垦出来”。这样的语言简炼朴实,充满地域特色,意境深远,仿佛让你沐着月亮从远古一直走到现在。
七百年前的王桢看到宜人的田园风光由衷发出“太平之风物”的赞美,而今李锐的《太平风物》将历史与知识融合,以另一种风格将真实的农村田园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本书里有歌颂、有反思、有深情,更多的充满了人文关怀。《太平风物》以图片和文字向我们陈述了的农具悠久发展史,展示了上个世纪农村变迁动荡的画卷和缩影,堪称一本深厚的历史像册,是一部值得细读的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