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一个八零后孙哥,自己创业,为了工作经常48小时连轴转,出完差还要自己开车从浙江温州到广东佛山,每天都过得非常的忙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他公司规模和业务的拓展,局外人都看得出来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因为觉得自己的事业还在上升期,公司里也有几十号人要养活,所以从来不给自己松气的机会,直到去年急性阑尾炎在高速上差点出车祸,他才在医院真正休息了几天。在医院还没待两天,他就开始抱怨休养生活的无意义,每天闲得发慌,却也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间,他愤愤地把医院看做谋财害命的地方。
我去看他的时候,他对我说,他怀疑自己工作成瘾,休养的那两周,他突然很好奇自己老婆可以因为毫无意义的事情跟儿子聊那么久天。不工作在他内心深处蔓延出的虚无感,让他忍不住怀疑人生的意义。后来几天他实在忍受不了,走上了疯狂健身的道路。
孙哥为什么这么痴迷工作呢?这是因为工作给他产生的那种成就感和价值感。但是这种成就感和自我激励是会随着工作的停止而消失的,要重新打败虚无,只有投入新一轮的忙碌,这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陷入空虚,往往是思考人生意义的时候。但是,余华曾说过,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那人生的意义就是人生本身。所以,一旦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其实就已经陷入了空虚和无意义。这不仅让人想起狂欢后的落寞或者喜极而悲。
经常我们在聚会后或者疯狂玩耍后会陷入到一种巨大的空虚,所以,就如同孙哥的疯狂工作,经常在外面疯玩的人其实也很难停止疯玩,这种瘾不是因为狂欢带来的快乐,出去疯玩过的人应该知道疯玩其实是很累的,痛苦多过快乐,更多的怕疯玩过后的空虚或者沉思,又叫贤者时间,贤者时间,指的是一种大脑在某件事件过后产生的空洞感。
我们发现不论是疯狂工作还是疯狂玩乐,我们都是选择沉浸在某一状态不出来,也就是充实感。充实感可以让我们长久地处在一种状态而不去过分思索人生的虚空与无意义。但一旦停止,陷入空洞对我们的情绪和自我否定损耗更大。
所以,其实我们追求的是最健康的状态,应该是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可以从中获得充实感,也就是有节奏的充实感。
与我们年轻人的兴奋和愤怒不同,我发现一些很优秀的前辈的情绪更多的是处在一种平和的愉悦中的。在工作中,维系他们努力工作的往往不是追求极高的人生成就,而是一种自律和敬业精神,身在其位,处在上班时间,就尽心竭力地创造价值。在生活中,保持着自己的节奏,每天阅读、练字、养花和陪伴家人,周六日答应小同事要带她去看的画展,会开车去接她。这种充实感是长期的,涓涓细流的,有输出也有输入,会去爱,也去奉献,在工作在生活中都找到充实感,很多事物并非有很强的功利意义,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充实感才是健康的精神状态。
当然,有节奏的充实感之外,也不妨给自己留点“贤者时间”,若是没有这喜极而泣,又怎么会有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