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时间太漫长,长得都快让人忘记一开始等待的意义。
前些天看了一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深有感触。
电影讲述安迪投稿无数,始终没有被自己热爱的新闻工作录用,却阴差阳错被《天桥》时尚圈聘用。对于时尚一窍不通的她,开始了与艾琳达之间的斗争,安迪发誓一定不能输给艾琳达,等一年实习期过去后,她就能获得艾琳达的推荐信,就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新闻工作。她开始努力,请教奈杰尔服装搭配的问题,逐渐适应这里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也逐渐超越了艾米莉并取代她去了巴黎,虽然这本来不是她想做的。但与此同时,安迪也失去了生命中重要的人和事,几位要好的朋友远离她,内特与她分开,安迪的个人生活变得一团糟。巴黎之行,安迪看透了时尚圈的尔虞我诈,不惜牺牲他人来获得利益,为保住身份不择手段。安迪在人生选择的分岔路口,最终选择了回到原点,找回自我。
现在的自己,站在十字路口,根本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个方向,迷茫,恐惧,笼罩全身。曾经对自己承诺过,在大学要努力提升自己,全面改变自己,逐渐让自己变得强大,优秀。然而事实上,开学至今我只去过一次图书馆,跑步坚持了两晚就放弃了,书本全放在教室里,周末放假或者平时没课时只想一直赖在床上,上课听不进去时索性低头玩手机,公共课时直接趴台睡觉。看着当初义愤填膺的自己逐渐变得堕落,在时间里逐渐迷失自己,真的很心疼,可是又力不从心,不知道该怎样去做,也不清楚哪条路才是正确的。
安迪走了一条所有女孩都羡慕的路,我也羡慕这样的生活,但是她最后发现内心其实从来不渴望这种生活,便勇敢地随手扔掉用于工作的手机,重新走回自己的路,这一举动的确让人敬佩不已。
我试问自己,是否能够如安迪一样,不忘初心,不怕一切重来,我不敢肯定,因为我害怕,害怕走错了路,再也回不了头。
讲一个自己的故事:
小时候,妈妈问我长大以后想干什么,我说我想当一名老师,妈妈很高兴,鼓励我努力学习。后来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我对作文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写的文章不是获奖就是发表,迷恋上了写作,幻想长大后能成为一名作家。然而作家比老师更难实现,异想天开的梦从来不敢跟任何人说起。明明适合文科,却偏偏高估了自己选择理科,明明不喜欢医学,却为了不让家人失望顺从他们的意愿。旁人替我说出梦想,却遭来妈妈的一句话:“你的小说什么时候能够发表?”所以也开始怀疑自己,动摇过心中的梦想。
如今再问问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专业?以后靠什么养活自己?实话实话我也给不了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家人认为体制内的工作是最体面最稳定的,我试图表达出自己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家人却批评我不懂时局,那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工作。写到这里,电影最后艾琳达和安迪在车上的对话再一次浮现在脑海中:
安迪说:“如果我说,我不想过这种生活。”
艾琳达说:“每个人都想过这样的生活,每个人都想和我们一样。”
在下车时,安迪选择反方向以此来告诉艾琳达自己最终的选择。
过去的日子里,我一直后悔报考志愿时的选择,害怕以后真的只能走家人铺好的路。后来想清楚了,只要自己不想,任何人都干预不了,我可以找任何理由通过不了考证,这样就走不了那条路。但这样做的前提是,我要给自己准备好其他更好的选择,这样以后在面对生活所迫时才能够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走着走着,我差点忘记了当初自己为什么要出发。想清楚当初出发的目的,沿途或许会有很多诱惑,引诱我们逐渐偏离自己的方向,忘记了当初和自己的约定,如果有某个人或某件事,让你有了破然醒悟的心,就及时停下来问问自己的心吧,问问它喜欢当下的生活吗?最后会发现,听从内心的声音,真的可以找回属于自己的方向。
我没有忘记和自己的约定啊,我要努力写文,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忘不了初心,所以我选择屏蔽外界质疑自己的舆论,毕竟人生是自己的,还是靠自己去证明吧。
愿我们都不要因为走了太久、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
与你共勉。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第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