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建立一段好的感情,理清自己的经济状况,还要更好地照顾自己,照顾好儿子等等,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跟随老师们一起学习了三本书:
《成功,动机与目标》、《高效能人士的执行四原则》、《目标感》。
三周下来,最大的感受是:
行动永远比准备要来的现实的多。
想到什么,直接行动,很多时候用准备这个词来做懒的借口。准备,其实就是自我设限,有些格局化,有了点子和想法,直接上路,行动起来脚下自然就有了出路。
“准备”就是个伪命题,世界上没有准备这个词的,人生就是现场直播。放下准备,行动起来。一边害怕,一边往前走。一边完善,一边迭代。一边还不够优秀,一边走在优秀的路上。
一旦尝试过飞上云霄的滋味,行走大地时总会仰望天空,因为你曾经到过那里,并且渴望再次飞翔。——达芬奇
电影《肖生克的救赎》银行家在监狱里用扩音器广播意大利歌曲时,他享受着躺在狱警办公室斜倾着椅子,其他牢狱人员仰头望向着广播的方向那个场面至今难忘。
《成功,动机与目标》、《高效能人士的执行四原则》、《目标感》告诉我,想法就是我们的目标,可以先十问自己:
1、这个目标到底是什么?
2、这个目标确定是我想要达成的吗?
3、为什么我会有这个目标,这个目标达成后对我有什么帮助?
4、达成目标后我会是个什么样子?
5、生活中是否已经有达成这个目标的人?
6、他们的具体情况如何?我是怎么分析的?
7、我跟他们之间的不同在哪里?
8、我要怎样向他学习,实现这个目标?
9、我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达成这个目标?
10、我现有些什么资源,需要借助其他什么样的资源我才能达到?
通过询问自己这些问题,可以清晰地明确地辨认出这个目标是出于自己的欲望,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还是出于对自己和他人的信任,接纳自己的基础上,达成目标后可以更好的爱自己和帮助到他人。心想事成和心享事成的区别很大。
我们要明白:内在的丰盛不是恐惧,不是证明,害怕别人会替代你,而是透过自己的独特的视角,思维以及经验去相信自己可以给他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问题的背后就藏着答案,《你问的问题决定你是谁》告诉我们,心中的问题激发我们外在行动的按钮所在。
采取行动前都是先透过自己的一个个问题,一个个的困惑找到解答,然后通过行动去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
通过对目标达成的主题阅读让我明白了自己的认知状态。从最初的自以为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到后来经历了很多起起伏伏的事情后,慢慢有了敬畏之心,开始接纳自己的无知,以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知道自己不知道状态。
知道做到才是王道,不行动的认知是伪认知。盲目坚信,立即行动,在行动中形成认知,不要怕死,早死早超生。不行动,是最糟糕的,行动才有可能证伪,不然一切说的都是伪证。坐而论道,没有意义。
古语云:光说不练假把式。成功是需要付出汗水和泪水的。天上掉馅饼,也得上街才能捡到。鸡汤再好喝,也得学会自己熬。
俗话说:你成功了,放个屁都是香的,你不成功,说再多也无意。
少说多做,行动才能抵消内心的恐惧,行动才能带来力量,行走在路上才能享受到优美的风景。所以行动行动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