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即十二月三十日,一大早起来,安康市雾气蒙蒙,为了安全大巴车推迟到九点出发,我们前往石泉县的鬼谷岭景区。
从安康市到石泉县城,车行近一个半小时,再上山到鬼谷岭景区,又四十分钟。
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安康市 石泉县城关镇境内,距石泉县县城三十公里,是石泉境内最高山峰,也是陕西著名的道教名山。
鬼谷岭又名云雾山,由鬼谷岭、龙洞沟景区、大溪沟景区三个景区组成,雄奇险峻,主峰被五条苍劲山脉拱托,喻称“五龙捧圣”。
山上峰峦叠嶂,谷间碧水幽潭树木,古藤攀缠。这里四季云雾缭绕,林海茫茫,原始森林保存完好,自然风景奇绝幽美。
原来鬼谷岭竟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谋略家、纵横学派鼻祖鬼谷子授徒和讲学的地方!
我两年前读完了《鬼谷子全集》,被书中描写的鬼谷子讲学之地的旖旎风景充满了向往,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竟然轻而易举地来了!
鬼谷子一生居无定所,四处漂泊,但其学生苏秦、张仪是古时叱咤风云的纵横家,孙膑、庞涓也是在兵法上造诣颇高的著名人物。
据史载,秦汉时期,这里就建有鬼谷子庙,供有鬼谷子神像。迄今鬼谷岭古建筑遗址面积达八千多平方米,境内有大小庙宇二十余座,悬崖上有鬼谷子石棺,沟谷中有鬼谷子授徒洞及其母亲居住过的圣母洞。
今天我可以亲眼目睹这些美景,还有点儿小激动。请您跟随我一起游览这美景吧!
第一站:智海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景观就是——智海。五行阴阳开天地,纵横捭阖定生息,《易经》的智慧与《鬼谷子》的奇谋“撞色”形成了这一处智慧的海洋,彰显了鬼谷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海纳百川。
往右走是秦楚长廊。亭廊相接合纵八方,鬼谷岭地理位置特殊,处于秦楚交界和子午古道的交汇点,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日出秦,三日到楚就是对鬼谷岭历史区位的一个概括。
从智海出发,正前方是我们的入山之门——问道门与寻仙桥,问道鬼谷,访古探幽。由此登上鬼谷岭,拜谒鬼谷仙师,体悟纵横捭阖之奥妙,感受鬼谷仙山之神奇。
走过问道门、寻仙桥,便要攀登216阶梯的智圣道。这216步阶梯崎岖艰辛,步步为营。走完天梯才能表达我们对鬼谷先生的虔诚。216步阶梯分为三段,每段72步。这72步还寓意着24节气72气候,人们就是通过这个来耕作。
爬完216步阶梯,就来到了祭祀广场的正门——闻道门,鬼谷子虽然隐居在云雾山中,但是他却把天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体现了崇高的道家思想。穿过闻道门,就算是受过智圣智慧的洗礼了。小隐于野,大隐于市,鬼谷子才是道家真正的隐者。
祭祀广场内左边的建筑叫纵横亭,里面摆放着大鼓,鼓振群山,气势恢宏。右边是捭阖楼,里面放着古钟,钟鸣幽谷,洗涤心灵。纵横捭阖是鬼谷先生一生最为突出的学术贡献,他认为事物皆为两面,也是这门学说为秦国统一中国拉开了序幕。
在广场两侧有12根智玑柱,示意为我们中国的十二地支。
祭祀明堂主体建筑为先秦古风,集中展现了以鬼谷子文化为主体的先秦文化特色风貌。殿内供奉的正是我们的鬼谷仙师,两边就是他的得意弟子苏秦和张仪。
在祭祀明堂的下方就是我们的鬼谷子纪念馆,共分为八个展厅,将鬼谷子一生的学术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浓缩在这个纪念馆
出了鬼谷子纪念管便来到了纵横七子棋广场。纵横七子棋,为鬼谷先生所创,因其弟子苏秦、张仪在学成下山的途中因合纵连横展开唇枪舌战,便在在山间的青石板上对弈。横七子棋由七颗黑子,七颗白子,棋盘由十六条直线,纵横相交后形成二十四个棋位,对弈双方各执一色,白子先出,对弈时,只能纵横挪动棋子,先占住三个棋位且相连一线的便是赢家。
从鬼谷子纪念馆沿山路往上走便来到了梨树湾换乘点,从这里坐景区公交前往第二大核心区域:启智门观光区,车程大约8公里。
第二站:智山
在经历大约二十分钟的车程后,我们便来到了鬼谷岭景区的第二个部分——智山。
智山这部分全长2.3公里,整个启智门观光区共有九段构成,分别是一元广场、两仪通道、三生万物广场、四象广场、五行地铺、六和观景平台、七星灯阵、八方休憩平台、九宫格地铺。
导游说:在落日时分在启智门观景平台看云海聚集,夕阳映射,美轮美奂。
去往天台观遗址区之间现存五道天门遗址,具体为: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四天门、五天门。
途中我们看到的景观有天桥、拜师坛、鸳鸯树、遇仙桥、鬼谷子靴、太极林、棋盘石等。
在登山途中有一处玻璃栈道,在此处歇息片刻,视野开阔。
实话说,这段路程徒步攀登,还是比较辛苦的!
第三站:智巅
在攀登了约一个半小时的山后,我们便来到了鬼谷岭景区的第三部分——智巅,也就是天台观遗址。
据文献记载,天台观原为鬼谷子庙,始建于西晋、发展于隋唐、鼎盛于明清,经过历代修葺,占地百亩,规模宏伟,殿堂房舍多达108间。农历九月朝山庙会期间,自汉水两岸的僧道民众日达4000余人,香火极盛。虽遭十年动乱严重破坏,但煌煌庙宇石垣遗迹尚存,十二生肖玉石栏杆、南门石枋和大量柱础石,镂刻着各种精美纹饰,图案典雅自然,笔法细腻精到。门前静卧两尊汉白玉石狮,身长2.5米,高1.6米造型生动,气势不凡,颈系项缨,憨态可掬,似在笑迎四海嘉宾。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修天台寺序》碑刻,“可异者明碑镌载美纹饰,图案典雅自然,笔法细腻精到。门前静卧两尊汉白玉石狮,身长2.5米,高1.6米,造型生动,气势不凡,颈系项缨,憨态可掬,似在笑迎四海嘉宾。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修天台寺序》碑刻,“可异者明碑镌载,鬼谷子经历之处,唐宋迭兴之由”;咸丰七年(1857)功德碑“云雾天台自晋朝开建唐宋元明兴废之事不可记也”等碑文溯源,印证了石泉乃“鬼谷子文化重要发祥地”无可争辩的事实。
此次来鬼谷岭景区,不虚此行!夏天我还会再来,一定多住几天,好好享受这大自然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