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山海情》电视剧从1991年延及至今,30年来,场景从涌泉村、金滩村、闽宁村到闽宁镇不断衍变,人物包括吊庄移民、开发区干部、福建专家他们向着未来矢志不渝地奋斗,“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志”合于闽宁两地对口协作的扶贫开发事业,合于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山连着西海固人民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海连着福建专家、企业家己任在肩的帮扶情怀,山海虽远千里却情意无限。
《山海情》中,山的故事和形象得从马得福说起。这个“心眼子比石头实,脾气比驴还犟”的西海固人,19岁从风沙中开始磨砺,话不多、词不丽、手不停、脚不歇,立足在“瘠苦甲天下”的乡土,跟着张树成主任的脚步,围着大有叔、栓闷叔、白校长、水旺、尕娃这些“吊庄户”的日子转,在胼手胝足、执着隐忍中成长,走忠于职守的“独木桥”、弃个人荣贵的“高速路”。他是宁夏人民的赤子,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楷模,在人民群众中根基立得深、立得稳。
《山海情》中,海的故事和形象得从凌一农教授说起。他率直,戏谑挂职副县长陈金山说话虚里吧唧;他真诚,听出了陈金山不顾科研规律急于让村民种菇挣钱的合理性,不再执着于按部就班地培育菌草;他善良,看见农妇跟随良久只为要一点青菜而低头无语;他机敏,发现马得宝和水花可以成为种菇带头人,遂收马得宝为徒弟;他担当,自垫资金纾解金滩村蘑菇保价的费用;他有血性,敢于向奸商挥拳,自己被打得骨裂也畅快;他有激情,在得知为了支援宁夏可能几年都回不去家时,他感慨地说:“现在真像我刚参加工作的年代啊!”这一个形象,让所有参与过东西部地区对口扶贫协作的人们都能感到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