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每一次赵钢赶着马车行走在路上,听着马儿得儿、得儿的脚步声,迎着田野的各种昆虫、鸟儿的鸣叫声,往事就会在头脑中回放。
沉浸于旧事成了赵钢孤独而单调行程中的佐料,时而苦痛,时而甜蜜,有时像播放连续剧,有时又换成了微电影。
渐渐地,回忆让他着了魔,让这孤寂的行走成了一种享受,赵钢爱上了这种征途。
现在,他又想起了他的“湿地苇莺”,“湿地苇莺”本名叫李桂英,从小酷爱唱戏,她不顾父母反对,偷偷跑去唱班学唱戏。桂英天生一副好嗓子,个子又高挑,长相也甜美,自然成了戏班子里的名角儿。
“湿地苇莺”本来是一种最会模仿的鸟,桂英生活的这个地方有大片的芦苇荡, 翠绿茂盛的芦苇和芦苇四周的沼泽地成了“湿地苇莺”的家。而桂英与苇莺谐音相似,又唱得那么好,她因此得名“湿地苇莺”。
而赵钢当时是戏班子里的顶梁柱——小生男一号,他和桂英经常演对手戏、夫妻戏、恋爱戏。因此日久生情,二人渐渐产生了情愫。
桂英爱赵钢英姿飒爽的俊朗外表、桀骜不驯的鲜明个性,同时又对她体贴入微的照顾。
而赵钢不仅迷恋桂英温婉甜美的长相,更喜欢她隐藏着的个性,一种带给他主心骨的力量感。
二人同台演戏时,心灵的默契近似出神入化,动作的协调不留一丝破绽,眼神的流动能使观众羞涩,暗生爱恋,所以他们二人在当时方圆几十里都享有盛名。
二人甜蜜的爱情也传播开了。然而,在当时那个年代,自由恋爱就是伤风败俗,有辱门风。
桂英的娘知道了,第一个就蹦着跳着出来阻挠。说自己的女儿本来学唱戏就背着她和她老爹,如今又要找个唱戏的,还自由恋爱,把他们李家的脸都丢尽了。
桂英娘几次让人捎信儿,桂英都没有回家,更加激怒了她。
于是放出狠话,宁愿棒打鸳鸯,也绝不会允许他们两个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