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习的父母真的对不起孩子,他们为父母的无知买了单”,这是在微信群里看到琳燕老师发的一句话,自己对这句话也深有感触!!!
自呱呱落地到成年(18岁)我们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当中渡过,9年的义务教育,按照国家规定满6周岁的孩子就可以上一年级来说,当一个孩子6岁开始上一年级,读到初三完成义务教育的时候他已到15岁,已经走过到成年年龄的三分之二之多,2017年全国两会后关于全国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提案还在进一步的论证当中,但是我觉得这一天也将会到来,所以说当一个孩子在读完3年高中的义务教育,那么完成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时候也是一个孩子到达成年的时候,“成年”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是向往的、是期待、是憧憬的,至少我也是这样的心理状态,这也是今天很多孩子的十八岁生日在很多人眼里很重要隆重的原因,不仅仅是到“成年人”这样的社会角色更是意味着 “解放”,有更多的社会权利,当然也有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是没有多少人会去考虑责任,我们终于可以对父母说 "我已经是成年人,不用你们管我!
马云在一次论坛上曾经说过,今天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和投入在义务教育阶段而不是大学,就像谈到当一个人读完义务教育的时候也是成年的时候同时也是摆脱父母独自在大城市读大学的时候,这也便是很多孩子眼中的”解放“,到了大学便也开始了自己世界当中的人生,也是今天很多大学生虚度光阴的现象背后体现!
而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大学生的状态,很多时候我们感到无奈,感到伤心,而这一切的背后原因在于义务教育阶段,而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于父母,所以是父母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未来,不能说是全部但是却是最重要的因素。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在孩子的世界里是空白的,孩子对这个世界是未知的,只能通过父母来对世界和这个社会产生认知,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全部来自父母,父母对孩子说这个世界是邪恶的就会在孩子的心中种植邪恶的种子,父母对孩子说这个世界是美好的那么在孩子心中就会种植美好的种子,未来这个孩子是好是坏看的是父母在小的时候种的是什么样的种子。
都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觉得这里的"习“更应该指的是父母的学习和父母的习惯,因为所谓习惯,现有习才有惯,而孩子的第一个习的老师便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第一课是孩子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孩子与孩子的差别不是学校与学习的质量教学差别而是父母与父母之间认知和习惯背后造成的差别!!!
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为什么呢?背后真的是基因的遗传吗?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个现象,父母是胖子后来孩子也是一个胖子,父母经常吵架后来孩子脾气也不好,父母不勤奋后来孩子很懒惰。。。。所以很多父母看到这样的孩子经常无奈的说这些都是遗传基因了,没有办法改变了, 殊不知所谓的“遗传”不是基因的遗传而是习惯的遗传,在小的的时候就看着父母湖喝海吃从来不讲究饮食,孩子以为那就是饮食,孩子怎么可能会养成饮食的好习惯?父母是胖子孩子怎么不可能成为胖子?最后父母因为饮食不规律等造成糖尿病等等疾病,后来孩子也有了同样的疾病,我们却把罪行归于基因遗传却不知道那是父母不健康生活习惯带给孩子的行为结果,因为饮食行为一样所以结果就是一样,在小的时候就看着父母吵吵闹闹,孩子以为那就是性格就是个性就是生活,孩子长大了怎么可能有好的性格和脾气怎么可能拥有幸福?
曾经在一次的交流当中,我说我都26岁了都不知道如何吃饭,一位姐姐便接着说你现在26岁就开始知道了,而我今天快50岁了才开始知道,我们从小到大一直被教育知识和技能,却从来没有被教育如何吃好饭,如何喝好水,如何睡好觉,我们忘记了最基本的“生存要素”,所以也才导致今天的很多学富五车的人才却死于生活饮食习惯,那些猝死的人才难道不就是这样吗?
然而这一切难道不就是来自于父母的影响吗?所有的这一切最基本的生存要素难道不就是父母该教育的吗?父母花那么多钱那么多精力让孩子期末考试考满分,回到家却不会做饭?不会洗碗?不会拖地?看似孩子赢在了知识起跑线上但却输在了生存上,没有生存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哪里来的知识哪里来的 未来?
“不学习的父母真的对不起孩子,他们为父母的无知买了单”,这句话难道还是所谓让父母去学习知识来辅导孩子的成绩吗?不是的,恩师曾经说过:今天你给孩子一口饭吃他会长大,但是你给孩子一个思想他会伟大!父母的健康生活习惯也是需要学习,而不是随着自己的个性和习惯来,看似一个小小的生活习惯可能就会影响家族的很多代,父母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跟不上不上思维,而孩子的世界来自父母的认知,今天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种子,未来如何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呢?错误的种子如果得不到转变将会是一代又一代的错误延续,随着今天的国家发展,今天的父母不应该再是考虑如何赚更多钱让孩子出国留学不再是考虑如何上更多的培训班让孩子有更多的技能,而是学习好一个正确的生活习惯影响孩子养成健康的正确的生活习惯,这将让孩子走得更远,学习伟人的思维给孩子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和三观,这将让孩子走得更高。孩子不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高更远而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的更高更远!!!
前几天看了“银河补习班”电影,我觉得是所有家长必看的电影,整部电影不是为了讨论为什么儿子的成绩不好、而是谈如何在有爱的环境下培养孩子的兴趣,最后在生死边缘不是技能救了他,而是勇气和智慧,而勇气和智慧来自于父亲教育思维!!!
(分享几句我感触比较深的台词,和大家一起思考)
1、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2、“你有没有想过长大要干什么”,“清华北大啊,妈妈说的”,“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等你长大了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3、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育?答案是:孩子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勇敢面对这个世界、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教育
4、真正的人生难题,不会像考卷那样,会自动跳出ABCD四个选项,有且只有一种标准答案。而是会有EFGHIJK的岔路,甚至能开出XYZ的脑洞
5、我希望他学的不仅是知识,他必须知道人活着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