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我们开始介绍桓温一生四次重要战争中的第一场战争:西征成汉。围绕这次战争我们会展开交待桓温方面,成汉方面,东晋朝廷的情况,以及当时中原的形势。随着战争的展开,我们会按照行军路线,重要战役,战后建设三个阶段来分析。
首先我们介绍下公元346年桓温的情况,这一年桓温34岁,去年桓温被任命为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官职挺长的,我们来消化一下,安西将军是个虚衔,常出现在出征打仗时挂在旗帜上的称号,虽说是名号但也有大小之分,我们看到在桓温之前的荆州刺史虞翼,挂的名号是征西将军。还有谢安的从兄谢尚被朝廷进号镇西将军,比较来看镇西比安西高级,征西将军又比镇西将军牛。都督六州军事就是六州所有的军事力量都归桓温调配,其实哪来六州军事让桓温指挥,所谓六州军事,实际在桓温手中掌握的只有荆州和宁州,司雍两州在后赵势力范围里,益梁是成汉所管辖的地盘。有人要问没有控制的区域为什么还要挂个都督军事,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因素,其一东晋在当时继承正统,《诗经》北山中有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在法理上天下都归东晋,即便事实上没有实际控制,名义上也是有人负责管理这些地区的。其二当时天下大乱,流民四窜,很多人北方的汉人往南投奔晋朝,当时朝廷设置了两个大的流民接收点,其中之一就在荆州,荆州负责接待的流民主要来自司州和雍州,当然也包括益州和梁州。我们接着来看荆州刺史,这是个桓温最核心的官职,刺史在晋朝是负责地方的最高军政首长,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加上军区司令。最后是南蛮校尉,校尉是武官职位,比将军低,南蛮是荆州居住的少数民族的统称,领护南蛮校尉就是全权负责处理荆州少数民族事务,职责非常重大。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为什么配备一个低级别的官员呢?这样的设定从我看来有点歧视当地少数民族,因为对接的官职等级是偏低的。
最后我们来谈谈桓温官职的整体印象,从朝廷给桓温加封的头号:安西将军,而不是征西将军,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桓温出任荆州,资历尚浅,基本都是由朝廷说了算,让干嘛就干嘛。第二朝廷主要希望桓温能够靖边守疆,能够守住荆州大门,其意主要在守,而不在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