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生的选择

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乙生钻研自习中医很久了,很久有多久,到底是几年,还是十几年,就连乙生自己也不怎么记得了。通过后来对乙生的了解,他原来学医没有时间性,随心所欲,既不给自己增加学习压力,也不给自己制定学医目标。他完全是一种放松的自然学习法。

有一天,他在乡镇的一家书店读托尔斯泰的《复活》,进来一个白须老人,盯着他看。乙生察觉到了,看了老人一眼。白须老人正在用善良的眼神打量他。乙生忙站起来说,“您老人家请坐!”“哎,你坐,你坐,我喜欢站着,”白须老人接着说道,“年轻人,喜欢读书就要读有用的书。"他又看了看乙生桌旁放着的一本《伤寒论》继续道,"这可是本好书,你应该好好钻研它。"

乙生道,"文学和医学我都喜欢。"

白须老人道,“学而有所专,专而有所精。文学是好,但好务虚,到了一场空。学中医,一朝得道,终生受益。年轻人你可要记住我八十老翁的话啊。"

乙生恭敬道:"老伯伯,晚辈记住了,您是指路人,谢谢您为我解惑。"

后来乙生越来越喜欢上了中医。他完全是靠自学,没有去拜师,没有去求学问道。就这样日积月累,几年下来,他渐渐领悟了中医入门之道。随着他对中医兴趣越来越浓,自然也就有人知道他在学医了,也有熟人碰见他,就会向他请教问病。

有一天,一个三十岁的青年就直接来找他看病来了,说是一个熟人告诉他乙生懂医。这可真为难了乙生。乙生说中医只是他的爱好,只是懂一些养生保健的知识,并未能达到给人瞧病的技能。但是来找他的人说,你都给别人看好了,就为我瞧上一瞧,看看我是什么病,还能不能治。

乙生感到疑惑,问道,“我几时给人瞧过病?”

对方说某某谁的胃不好,吃你开的药好了,某某人的脊椎疼,你告诉他方法调理好了。

“哦,是这样的啊。那只是一些养生调理方法,我并未直接给人看病。”

“那你给我也用他们的法子看看可以吗”对方有点恳求地说。

乙生无奈下,只好说:“那你说说吧,你哪儿不舒服?”

对方说:“你先给我把把脉吧。”

乙生说,“把脉我还真不行,之前就是和几个熟悉的朋友说着玩玩而已,那都是我瞎编的,可别信。”

但是对方就是不行,非要让他号脉,给他瞧瞧。乙生推脱不过,只好答应。

乙生伸出手,用三指轻轻按在他的手腕桡骨动脉上足有两分钟。此人脉象不浮不沉,不紧不慢,是属于无病之脉。但细查后发现关部,中指下有细微的沙粒触感。乙生便说:“你有胆结石,胃不好,其它一切都正常。”

这位青年说:“你号的对,医院也是这么说的。”

“那你都知道了还来问我,”乙生说道。

青年人笑着说:“其实,我刚才是来考考你,真正看病的人还没来,改天。改天我把她带过来。”然后说了声谢谢,就匆匆走了。

乙生笑了笑,又摇摇头,自言自语道,这又是谁的主意啊。

乙生开始学针灸时,给自己扎针,也掌握了人体一些基本的穴位。但他总是觉得,扎针,也是一件不容易操作的技术。他看《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伤寒杂病论》《脉学》《本草纲目》他越是深入,越是觉得中医博大精深,浩如瀚海。

后来他决定从经方入手,以《伤寒论》作为他主要研究中医的专攻方向。他把学习的重点确定了后,学习起来感觉不像以前那么盲乱了。

凡读医书,觉得好的内容他都读,但博而不精,他觉得自己这样学习是空耗时光。后来他猛然想起,那位白须老人的话,习学而有专。渐渐地,他嚼出了味儿,医理学知识也有了深入研究。对常用中草药也能记住二百多味。对于脉学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提升。

后来,他就想,自己现在需要的是临床实践。他想跨出一步,可是当他想跨出这一步时,才知有多难。

前面说过,那个青年说改天带人来看病。乙生当时算是默许了,因为他还是想为自己积累临床经验。过了三天,那年青人真的来了,同时还带来了两个病人。

那时乙生还是在乡镇的一家书店。这倒是不影响乙生给人瞧病。他认识了一个在银行工作的人,那位工作人员跟他说,他也喜欢中医。有人慕名而来找他,但是他因为上班没有方便的诊病之处,就让来看病的人站在柜台处,他伸出手给他把脉,然后就开个方子,打发走了。乙生说你这样不会影响到工作吗?他说只是偶尔几次,也不是经常。倒是同事们知道了,有时间就让他把脉。后来他还看好了行长的病。但是行长说还是尽量不在单位看,只是碰到特殊的,及时让他处理一下。乙生听了很是佩服他。

年青人向乙生介绍说:“这是我的妻子,她是妹妹。”

乙生说,“你们先坐,平缓一下,一会号脉。”说完,乙生去整理了一下书架上的书。然后从医学书架中抽出一本中草药彩色图谱,放在办公桌前。他找出这本书,主要是想,一会儿若是开方,他只要打开彩色图谱的目录药名,就能很快锁定要开的药了。因为他还不能完全记住所有的药。但是他只要看到这些药名,就能调兵遣将。就能知道这个药物的功能和药性,那个药物的酸甜苦辛咸,根据诊断的病症,作出相应的处方。

乙生先给年青人的妻子看,他找到一本厚点的书放在桌子上,作为一个临时的脉枕,然后让患者把手腕放在书上面。

乙生开始号脉。他先是眼睛盯着对方的脸看一下,大概只有五六秒,就不再看她,便低下头沉思感应脉感。他一会皱一下眉头,一会又舒展开来。年青人的妻子,似乎注意到了乙生脸上的表情变化,心情也跟着一会紧张一会儿轻松地变化。

乙生的三指终于离开了她的手腕。

"你有乳腺纤维腺瘤”?"乙生没等对方点头,接着又问道,"去医院检查过吗?"

"检查过,可是医生说要手术,我怕。"他的妻子回道。

"就是,我们现在很怕,不知道咋办?"她的丈夫很是担心地说。

“你是听谁说我会看病?”乙生突然转换了话题。

"我是去过你书屋对面的装潢部,复印证件,我跟老板是一个村的,很熟。他问我怎么看起来心情不好,我就说了我妻子的病,他说,你去对面的书屋,去找买书的那个人。我有点半信半疑,这是书店,又不是医院。可是我觉得他不是跟我开玩笑,我就来找你了。"年青人说完看着乙生,表现出对他非常信任的样子。

乙生听完笑了,“我就知道是他说的,那你前天来是怎么回事?”

年青人脸红了,“其实,刚开始我还是有点不太相信,所以……”

"所以你是想考考我,是吧?你还挺有心计的,不过,你这样做是对的。如果换做我,我根本不相信。"说完呵呵笑了起来。

他的妻子和妹妹也表现出了一点笑意。这种笑意里,乙生看到了她心里燃起了一种希望,她仿佛看到了救星。

乙生说道:"手术不能做,但是要抓紧治疗。”

“你真的能治吗?”她的丈夫激动地说。

“能,但是需要一段时间调理。”乙生肯定地说。

乙生的话好像给他们夫妻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说,“如果能治好,我们会好好感谢你的。”

乙生忙说道:“你们别客气了,我只希望你的病能尽快好起来。这个病你知道,医院除了手术还是手术,这种病手术成功的几率不大。但只要是良性肿瘤,就不怕,中医完全是可以治愈的。”

其实乙生说话的时候,心里也没底,但是他要使患者首先从心理上获得舒解,这种病,就是心情不好,长期抑郁造成的。

对面的“铁哥”对他的期望,是想给乙生提供一个临床诊病的机会,也希望乙生学而致用,不能一直停留在书本上。

她的妻子站起来让妹妹坐下,说道:“这是我妹妹,上高中,请你也给她看看,平时在学校顾不上,今天是周末,正好有时间,我把她也叫上一块来了。”

女孩有点内向,乙生号了脉,然后对她说,不要喝饮料,不要喝超市买的冰牛奶,不要吃冰凉的东西,也不要睡冰凉的床,这对你一点好处都没。”乙生朝着女孩的脸上看了看,继续道,“每次周期,痛的很厉害吧。”女孩稍微脸红了一下,说,“是的。”

她姐姐看到乙生已经道出了病因,忙说道,“我这妹妹,痛经疼的厉害,医院看过,吃了好多药,好像根本没有作用。”

乙生说,是寒气作怪,去掉这个寒气,病就好了。不过不要紧,我给你开几样简单的药,去药店买来。有熬的汤药和中成药,相配合着吃。你也和她同样,吃完再来,可以根据每次诊断的体证情况再调配药。”乙生对姊妹俩说道。

下午六点,对面店里的老板也下班了。他走过来看着乙生在拖地,打扫卫生,准备下班。乙生老远看到他进店来,就说,"周老板,你给我出的难题!"

周老板笑呵呵地说,“我来借本书看,你刚才说啥我没听明白。”

“你跟我装糊涂,那么大的病,你让我接招。”乙生说。

“但是你还是接了呀?”他拿起一本书翻看着,“我对王小波的书很感兴趣,他文笔可以啊,可是他人英年早逝。不然,他或许能拿诺奖。”

乙生说,“我也有同感,他的杂文随笔很有批判性。这本书我有收藏,你也收藏一本吧。”

“行,这本书我也买了。我是给你提供临床经验,至于你能不能治疗,你自己把握。总之,能帮助别人解决身体之痛,是一件很有成就的幸福之感。”

乙生说,“你说的对。但是我毕竟是自学,而且还有担负一种责任,很操心的。”

“既然你进入这一行,你就应该担负起责任。不过,你也别太担心,中医治疗慢性病,大都以调理为主,风险不大。你试着看,有效果就好,可以继续看。没效果,就停下,让他们去医院。其实病人是完全能够理解的。”

“好!但愿我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乙生说着关了店门,和周老板从后门走出来。

太阳的光辉照着半个楼层,人们正急着赶回家,小镇一天的热闹随着匆忙的脚步声如潮汐渐渐退去。

乙生再也未遇见到那位白发老人。他有点后悔,为什么没有问问他家在哪里,有没有联系的方式。乙生有时很是想再见上他一面。但是这样的奇遇,不会为他重复。

学中医是一门亦苦亦乐的技能,更是一门保罗万象的学问。它涉及的文化领域,已经不能仅是单个医学能够解释的。

乙生很喜欢读《中国十大名医》这本书。他从书中获得古代的名医、明医的学医经历,看他们的传记会受到启发。他每次读的时候,都会被他们刻苦求学的精神所感动,所影响。他心里暗暗发愿,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刻苦学习,认真求学。

他从第一个病人获得的成功案例和临床经验,使他渐渐已经从一个中医爱好者走向了医术之道。

他并未专于疾病的某一种,比如胃病,就应专攻胃病的治疗及经验。他是什么病都看,来者不拒,他想获得更多的临床实证。

来找他看的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他们来,都不会说自己那里不舒服,去医院看了,医生说是什么病。他们一直等到乙生号完脉,说出他,她是什么病,什么情况,他们才会说,你号脉号的准不准,然后才要求开方。

乙生的开方,就是古方,古为今用。他不会轻易变更古人的方子,因为他知道,古方,是古人通过实证开出来的。他们可不像现在的大夫,两手号脉不到二十秒,问不到一分钟,开方不到两分钟。整个检查过程,就三分钟完事。因为他不快不行啊,后面还排着队呢。

古人的号脉,最起码也有五分钟,甚至十分钟。整个检查开方差不多有半小时。这是常规的看法。

他们开方,灵活多变,但每开一方,药味一般超不过八味。少而精准,一般一两剂药病就会痊愈。

而研究古方,是很有意思的。开方,就是按方位开方,按五行对应脏腑。他们是按天地阴阳变化来作为医学的哲学辩证和指导。尤其是河图洛书,方阵组合,对开方来说,很有研究价值。

乙生开的方,那位年青人的妻子和她的妹妹都很有疗效,妹妹的病一个疗程完全得到根治。她姐姐的病,虽然治疗周期长达半年,但病已去之八九。后面会通过合理的饮食疗法和心理疏导,就能完全彻底痊愈。

乙生看过的病例案例很多,他能记录,写厚厚一本书。这使他更加坚定了学医的决心。

来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他也不怕,只要有人找他,他都尽量做到最好的解释和调理。

他由一个文学爱好者转而成为一个中医爱好者,继而又成为一个专业大夫。

他开出去的药方很便宜实惠,又很有疗效。对他来说,只要他积累了更多的临床经验,更多的成功案例,他就能够把中医学的更好。对于诊病治病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好。中国十大名医的传奇经历和临床实践的宝贵经验,时时激烈着他,时时给他思考和启发。

但是,他也有遇到为难的时候。

一天,一位七十岁的老奶奶来找乙生看病,这倒让乙生感到有点吃惊。问起谁告诉她的,她说听别人说的,说你能看病,但她不能说谁告诉他的,我答应人家,替他保密。

乙生问她,谁陪你来的?她说自己一人来的。多远?她说,从早上天刚刚亮,她就动身了。那你家在哪里?她把手向东边一指,东山里。东山有多远?她却说不上来个路程。按现在早十点的时间算,老奶奶走了五个小时,虽然她走的慢,少说也有二十多里路。天啊,这是怎么回事?没人陪着,却让一个七十岁的老奶奶跋涉二十里路程来看病。

乙生心里开始嘀咕,年龄大了,又没家属陪着,自己一个人来看。这谁有胆量敢接收啊。即使正规医院的医生也会要求有病人家属陪着,看病得照着家属说话。

今天小镇逢集,早上十点,街道已经车辆拥挤。赶集的人早到了,街道上人来人往,吵闹声不断。乙生开了店门,这位老奶奶就叫问乙生是不是这个店里卖书的人。乙生说是。那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是来找你看病,乙生一定是被吓着了,有那么阵,他像被悟空定神了一样,一动不动站在那里。

乙生想了想,温和地对老奶奶说,“老人家,来,进来坐坐,我给你倒杯水喝。但是呢,我不是大夫,我是卖书看店的。”

老奶奶也不搭理乙生,坐在凳子上,低下头开始从兜里掏出一沓钱来。有一元的,十元的,五十元的。她数了一下说,“我钱不多,这是二百三十元。我留下三十元还要到集市上去买个熬药的砂锅。这二百元你给我抓药。

乙生走近前说,“老人家,您听我说,我不是大夫,这里也不抓药。你到前面有个诊所去看。”

尽管乙生怎么说话,老奶奶就是不搭理他,手里攥着二百元伸手寄给乙生,“你给我看看病,看不好我不怪你。我到处都看了,就是看不好。”

乙生说道,“您的哮喘病,要去医院看。”乙生话还没说完,老奶奶突然抬头说,“你这个年轻人还哄我老婆子呢,你说你不会看病,咋就一下知道我得的是哮喘病呢?说明你懂医。”

乙生心想,这老奶奶心里倒是很明白,一点也不糊涂。笑着说道,“我听见你气喘,就知道你得的是哮喘病,谁都能一眼瞧得出来。”可是尽管乙生怎么说,她就是坐在这里不走。非要乙生给看。

乙生又问她:“你看病为什么不让家里人陪着你?”

老奶奶说,“儿子打工去了。家里就我一个人。”

“那谁来照顾你呢?”

“我自己照顾自己。”

“你儿子怎么能放心你呀?”

“不放心也没办法,他得挣钱。这二百元是他临走给我看病的钱。”

乙生再也不愿问下去了。他觉得这位老奶奶真不容易,有难言的苦处。

于是乙生认真地对她说:“你看病可以,下次让你儿子带你来看好吗?”

“他来不了,他说钱不够,就给他打电话,他再寄。再说,我这么远都跑来了,你咋能就这么让我回去呢?”

乙生实在没办法了。心里想,那就给老奶奶诊断一下,从心理给她安慰一下。不能让她感到有什么失望。

于是乙生给这位老奶奶号了脉。不号不说,这一号,乙生越是感到为难。不看吧,确实肺部不好。看吧,怎么看呢,一没家属陪着,二是年龄大,一个人跑那么远的路,回去自己熬药,这怎么行。三是他要负起这个责任。乙生没有行医证,这个责任他负担的起吗?可是他看着老人吃力的样子,心里于心不忍。

乙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也是哮喘病,老人一辈子给乙生留下的印象就是咳嗽气喘。但是那时候没有中医。乙生才读小学。

乙生看着这位老奶奶,感觉就像他的母亲。有一瞬,他和老奶奶目光对视了一下。老奶奶目光里全是期盼的眼神。乙生的心软了。他让老奶奶张开嘴,看看舌象,又问了饮食情况,水火等细节问题。包括号脉,他号的特认真。看得出他是想给她治了,想查查有没有其它潜藏的病症。因为哮喘病和肺气肿有关,肺气肿又和心脏有关……他一个一个的检查排除。

最后,他突然拿起笔,在一片白纸上写下方子。然后交给老奶奶,对她说,我给你开了七付药。又问她会熬药吗?老奶奶说,我以前熬过草药,知道怎么熬。你给我说清楚一天喝几次,每次喝多少。

乙生就详细给她解释说明。直到她说,她记下了,忘不了。然后乙生让她拿好方子,小心别丢了。出门去前面有个药店,去那里抓药。

老奶奶回头问,“这七付药钱够抓吗?”

“够了够了,”乙生忙说,“大概就是四五十元吧。”

“有这么便宜?你这是不是在糊弄我呀?”老奶奶对抓的药如此便宜感到怀疑。

“不是不是,这是真的,每一付,七味药,不多,价钱也不高。回去记得我给说的,还要里面放红枣和生姜片,别忘了。”

老奶奶还是选择相信,点了点头说,“我记着呢。谢谢你了,太谢谢你了。没有像你这么看病的,我儿子领我看病,五付药三百多呢。你七付才几十块,你是大好人呐,大好人。那你先忙工作,今天把你打搅了。”

“没事没事。”乙生边扶着她走,边说,“路上小心。早早抓药,就早回去。”

老奶奶一步三回头地说着谢谢的话走了。

小乙坐在椅子上,把脖颈放在椅子后边的梭沿边左右滚着。他想着心事,心里非常的不平静。

他虽然觉得,这个药方是古方,也认定没有什么危险,但是他还是感到有点忐忑。因为毕竟,她是一个孤单的老人。她需要照顾,可是照顾她的只有她自己。她看到她拿出一沓钱一张一张数的时候,他心里突然掠过一丝悲伤。他觉得,人间的艰难,莫过于这样的场面,莫过于孤单的老人,失去了依靠,最终还是离不开一张一张的仅有的少得可怜的票子来减轻她的病情。但愿她的哮喘能够减轻,但愿她心里获得满足。

后来乙生接触的病人越来越多,心情也越来越沉重。找他看病的人大都是家庭比较困难。他越是同情患者的家境情况,心里就越感到难受。

生活就是这样,他看到更多的患者,患的不是身体的疾病,而是心病。

有一天晚上,乙生做了个梦。他梦见一只神奇的鸟儿,来看他。它飞来一会儿又飞走了。

第二天,他突然想起那位白须老人是不是还健在?但心里一个声音说,他走了。他和那位白须老人是第一次见也是最后一次见。他们相见,只为了一句话。让他专一精一于一行,锲而不舍向着目标奋斗。感恩感谢白须老人。愿您一切安好!

美好的东西总会有遗憾。乙生起初学中医只是为了爱好。他没有想到他后来会走上行医道路。但是更没有让他想到的是,他决定真正进入中医行业,决定公开行医时,真正的阻力来了。这是他从最初开始将中医作为爱好,而没有想到未来会把它作为职业,而致使他错过获得证书的机会的遗憾。

那时,是省考,乙生完全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得执业医师证书。但是那时他仅仅是爱好而已。他根本不会想到他的爱好将来会成为一种职业时,他错过了机会。而国考的种种条件限制,让民间中医者,望而却步。别看网上将中医专长炒的很热,其实这条路也不好走。中医真正的黄金时代还没到来。

乙生决定改变学医之方式,他决定不再给人看病,他将医理研究继续进行下去。或许他还能写出自己的学有专长中医民间研究学术报告。

他想走一条最稳妥的路,医理之路。

从他接触的患者来看,更多的人,是需要心理治疗。他决定开发自己的特长,走中医心理学研究课题。未来,他看病不是用药物治疗疾病,而是用心药。

学有专长。未来,中医心理学将是一门新的独特领域。有专家预言,未来患上心理疾病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人们一直生活在重压和各种艰难困惑中,医学无法解决这个难题。

乙生想,易经里或许能找到答案。易经里会有更好的心药?

哲学里有没有心药?文学里有没有心药?如果说心是治疗一切疾病的根源头,那么一切文化的精髓,都是药丸。

乙生终于领悟出了适合自己的医学之道。他突然觉得未来很广阔,浑身充满了力量。

那位曾经找他看病的老奶奶又来找乙生了。这是唯一让他担心过,后来又感觉幸福的一件事。因为他给老奶奶开的方子,真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感到高兴,虽然他已经决定,离开医术,走医理之道。

时隔已经半年多了。老奶奶说,“哎呀,吃了你的药,我的哮喘半年没有再犯。你的药开的少,但效果挺好,价钱又便宜。我今天来想再麻烦你一次,再给我看看。这次其实不严重,我就是想着提前来,早早看,早早预防。”

乙生问,“之前给你开的方子还在吗?”

“不在了,是抓了药他们没有给我,还是我丢了,真想不起来了。”老奶奶回道。

“好,我给你再号号脉,”乙生号完脉又给她开了新方。其实和以前的方一样,没变。是小青龙汤,乙生知道老奶奶的肺寒。

“谢谢你啊。”老奶奶手里拿着方子微笑着谢道。

“不用谢。以后让你的家人带你来。下次你如果还一个人来,我就不给你看了。”乙生郑重地说道。他已经决定不再看病,但对于一大早起身,从东边的山上下来,走二十多里路的老人来说,真不容易。

“下次我带我儿子来。”老奶奶肯定地说道。

“不是你带你儿子来,是你儿子带你来。”乙生强调说。

老奶奶看看乙生道,“是我带他来,你给我儿子也瞧瞧病。”

望着老奶奶远去的背影,乙生惊愕地说不出话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55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0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24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4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5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5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68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78评论 1 30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8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6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49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67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00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4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