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早起读书跑步写作,我的人生四件套
早起:06:00醒即起。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的。
拉伸时想到一位朋友问我的问题:每天一堆事情,你哪里找的时间写作呀。我仔细梳理了一天的时间,让她的眼睛瞬间放大了很多。
怎么找时间?每天的写作大概需要花费2小时。这里不包括构思的时间。写什么主题,我一般在开车或走路时就提早想好了,不占用宝贵的写作时间。每天写作的主题有三部分,生活感悟、读书学习笔记和听书心得。每部分是各自独立的,不一定非要在一个完整的2小时内完成。
生活感悟我一般选择早上07:00-07:45完成,遛狗后的愉快时光,写作速度特别快,是一天里最能保证的一段黄金时间。第二部分的读书笔记和听书心得,我习惯在午休或晚上完成。因为下了决心日耕,晚上的聚餐、活动我就减少了很多。80%的时间都是加班或写作中渡过。如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这个阶段,写作是我的热爱,至于能热爱多久,没有关系,一天一天往下走就好。
日更写作小窍门:每日写作,总会遇到时间有冲突或加班很晚,实在挤不出时间的情况。我有三个小办法分享一下。
一是日更以写当天发生的事情为主,但生活感悟、读书笔记或听书心得,并不一定要发生在当天,前后一两天也不会影响分享效果。周末、假期或临时空闲的时段,我会提早写好一两篇生活感悟,遇到抽不出时间写作的日子,直接把备份的文字放上去,确保日更的正常前行。
二是坐地铁或班车,也是写听书心得的好地方。我会一边听,一边用触屏笔在手机上写初稿。不仅高效使用了交通工具上的时间,也把当天的写作任务快速完成。
三是与朋友约饭时,最好带上电脑,提早30分钟到场后,就可以在熙攘的环境里,安静做自己的事情。餐厅或咖啡厅是写作效率最高的地方,正如陈海贤老师提到的词“场域”,适合读书、学习的场子里,连空气都弥漫着专注的味道,场子里的每个人都高度投入,能量场就特别强大。
每天挑战日更,让坚持成为习惯,你我都可以。
读书:学习到的知识:李老师教得改变的五个工具箱。
一是向上螺旋。行动让人的状态变好,状态变好又带来更多的积极行动的正反馈循环链路。少想多做,启动“向上螺旋”。一句话做法:无论如何先做一点对自己有用的事情。
二是外化的声音。把所有的念头拿出来,变成两个或多个角色的对话。写下来、念出来、演出来都可以。每个声音都要表达。做法:纠结时,把所有想法写下来。
三是单双日作业:一个人同时存在两种指向不同的生活方式,让两者同时实现。纠结两选一,不如两种都要。与其在脑子里纠结,不如体验不同状态,在体验中获得真实感受,进一步做选择。做法:纠结两选一,不追求统一,两种都建议体验。
四是黑色想象。特别担心某件事发生,索性让对方设定,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再问:然后怎么样?焦虑时,想想最坏的结果。越具体、越实际,越有助于摆脱焦虑。做法:对方焦虑担心,不反驳,设定事情发生了,询问发生后怎么样?让对方找到积极的一面。
五是实验者心态:给人出主意的方式,不对建议的结果做任何预判,把建议变成实验。实验是没有结果的,所以期待。行动的意义在于自我探索,无论结果如何,对自己的认识会增加。做法:不做建议,说试一试,我们看看结果会怎么样?
五种工具,我喜欢用外化的声音。之前不知道这是一个工具,还有自己的名字。提问者有很多的想法都停留在脑海里,容易造成焦虑和担心。但真正把每一个想法写下来,看着一个个想法把应对措施写下来时,提问者的焦虑的确会减轻一些。在记录的过程里,提问者也能找到积极的东西。
未来,如有机会,我会调整自己的做法,把“建议”改为“试试看”。我听到他人有问题或困难,很容易给出自己的建议。但这个建议对我有用,对他人未必。所以,面对提问者,少用甚至不用“建议”两个字,多试试用尝试、邀请的口吻,让对方自己愿意加入实验。至于实验的结果,要让在实验中的提问者自己去探索。
跑步:户外慢跑30分钟。继续听书《终结拖延症》。听着讲述人精彩的分享,我想起第一次做直播连麦时,一个完整的拖延周期的故事,借着跑步的时间,我来说说拖延是啥感觉。
好友与我聊起,可以做一次直播连麦尝试,建议主题是时间管理。我脑门一热,爽快答应下来。但答应过后,却没有为这件事做任何准备。理由就一个,单位事情本来就多,时间的确抽不出来。
等到好友与我确定具体日期时,我的准备工作为零。虽然没有准备,我胸口还是写了一个“勇“字,很快约好的分享日子。离分享日还有整整一周,我计划周一开始准备。当时脑海里想法很多,要多看、多听几本书,再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一篇自己满意的逐字稿。第一次直播连麦,要多用心,确保好友满意。
心是着急的,但手脚不听召唤,周一、周二过去了,我的逐字稿依旧停留在“开场白“部分,再没有往下写内容。我的想法很多,但坐在电脑前,脑子却是一片空白,内心总有个声音质疑:你能做分享吗?你没准备好怎么分享呀?这事就在想得多、做得少的模式中,一直拖着。拖到周四的晚上,我连个分享框架都没出来,心里就越来越着急。
周五的早晨,正在开车的我,突然捕捉到一个顿悟时刻:周五晚+周六全天,排除所有事情,可以专注准备直播的内容。接近20多个小时,时间还不够吗?哈,我笑了起来。当我身心放轻松后,开车的20多分钟,我大概梳理了一个时间表。午休+开车可以听书,搜集资料;周六全天十多个小时完成提纲、逐字稿,问题不大。
最后,周六晚,熬到深夜,所有任务全部搞定。完成的一刻,我第一个想法就是,下一次我一定不会拖,要早早开始,拖着做事得感觉太折磨人。今后我计划这么做,接的任务、答应的事情,当天把推进安排写下来,从完成日期倒推,每天或隔天的具体任务写下来。虽然第一天写计划表会花费很多时间,但后面的日子,依照计划完成当天任务,相比较简单很多。不想被拖延感包围,就要想一个自己可行的办法。
我用一个任务计划表,和拖延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