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过上自然、自由、自在、自律的生活吗?
“用喜欢的方式,做擅长的事,挣想挣的钱,过想过的生活”。
用喜欢的方式,你首先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个要借助心理学的应用,知道我是谁,我的心理类型是什么?我6岁、12岁、25岁、40到50岁,每个阶段是哪项心理功能在发展?
6岁左右的时候,都是情感功能在发展,所以我们的共情能力很强。
12岁左右的时候,我们的直觉功能在发展。
到了25岁左右,感觉功能开始发展,这个是非常纠结的。因为直觉功能关注趋势、未来和无形的;而感觉功能关注具体、当下和现实的,如五感“听得见、摸得着、看得见、闻得到、尝得到”,它是很现实的。
在18到28岁之间,就会有一段时间很迷茫。这就是因为你的第三功能开始发展,而你并不知道!当你第三功能发展的时候,会对你原有的价值体系进行冲击。这个时候往前走一步就突破了;遇到困难又退回去的朋友,就导致他第一、第二功能得到了发展,第三功能和第四功能的发展就相对迟滞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相当多的一些人,一生都没有促进第四功能的发展。因为,第三功能与第二功能作用相反;第四功能与第一功能作用相反。四项心理功能得到全面开发与使用的朋友,心灵上是非常自由的。
所以,人们常说要战胜自己,战胜的是第三功能;超越自己,超越的是第四功能。2/8法则中提到了20%的人掌握着80%的资源,这20%的人有很多也是四项心理功能均衡发展的人。
2. 做擅长的事。
做喜欢的事,人会开心;做擅长的事,人会高效。
在如何做擅长的事中,怎样去定位自己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怎样去选择路径与方法?目标不能随意变,而路径与方法是可以适时调整的。
3. 挣想挣的钱。
我最早是最没有钱的概念的。12岁时我直觉功能在发展,直觉功能发展,容易往精神的层面走,不太考虑物质的方面。
达到财务自由,才可退休。
围绕着“人-事-钱”的路径,来解决“用喜欢的方式,做擅长的事,挣想挣的钱,过想过的生活”这一问题。
核心是:未来我们能够“物质与精神平衡发展”、“工作与生活平衡发展”。
一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发展,一个人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不完全是垂直的。他还要有横向的,既有人,也有事,还有钱的方面。
竖井思维,像把大家变成了“套子里的人”,对影响着自己人生的关键性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知而不行、行而不达,这就是竖井思维。
什么是系统思维?就是当我们从“人”、“事”、“钱”三个层面去考虑自己的人生与发展时,你不仅纵向要打通,横向还要贯通,并且纵向是横向的基础。这样,你才能实现你的人生目标。以后,你在日常的工作与学习中,时刻要清晰,自己所在的位置、所做的事情、所学习的内容,是在促进自己哪个角度、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在提升;这些提升对自己“人”、“事”、“钱”的其他层面,会有哪些影响。这就开始进行系统思维的练习。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旅行,也是一场游戏。我们听完课程所讲的内容之后,可以自己尝试去实践。才能开启一段旅程。
从现在开始,按照目标,一步一步的在实践。后来,真的是能感觉到:你现在的生活是你3年前创造的结果;此时,你正在创造你3年后的生活。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同样是一段旅程,不同的朋友,走的顺序不同,人生状态大不相同。
“人”、“事”、“钱”,你第一位要考虑的是“人”。“3小时看清人生发展”,你的人生目标究竟是什么?当人生的总体目标确定,做事是实现的路径与方法。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的人生目标不确定,职业规划就是舍本逐末。最后,是钱。钱,本身是物物交换的工具。
从“事”切入,不关注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在学习,那你为什么要学习,通过学习要促进自己哪些方面提升,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就从“人”的视角切入,首先关注“迷茫?3小时看清人生发展”。
让你的人生目标更清晰
一个人人生目标不清,尤其是在付出努力,得不到内心相应的满足时,人是会越来越焦躁的。“我现在才知道,自己每天做的事,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关联并不大。通过训练,找到并清晰自己的人生目标。
让你的职业规划更明晰。
通过训练,重新找到了自己人生发展的价值与意义。“生命终点反思”的训练,认清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毕业时,那些有着清晰与长远目标的人,25年后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有着清晰而短期目标的人,成为了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而目标模糊的人与没有目标的人,虽然有的也会过着安稳的生活,但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甚至有的生活也没有太多的着落。
一个长远的清晰的目标的树立,对个人职业或者说事业发展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没有人生规划的职业规划,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完善的。人生最大的消耗,不是知错改错,而是走了很远之后,才发现方向是错的,需要全盘推翻从头再来。
让梦想照进现实。
回归本心
1. 身心放松的训练。
心理学的应用,要回归到自己的内心世界。紧绷着姿态,会让交感神经活跃,杏仁核抵制有效信息进入大脑皮层,人会被自己原有的认知与行为模式影响,轮回于强大的思维惯性之中,难以有警醒与提升。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不要用四肢的勤奋,去代替头脑的懒惰。
生命终点的反思
向死而生的智慧,经过这样的反思,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朋友,放下身外之物,去探索自己的内心,发现内在深层的需求,呈现出个人内在最为本真的追求。
生命终点的反思”。梳理与合并,确定人生发展目标。郑重其事地列在纸上,贴在了家里最为醒目的位置。此后,我们的人生与事业发展,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动。过程中,无论是经历多么大的困难,当我们回首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困难都变成了一件小事,克服困难也变得微不足道。
“道理是直的,而路是弯的”。认知与行为的区别,就是同样是西天取经,同样是十万八千里,前者是驾筋斗云,后者是用步行丈量的。这其中的收获,千差万别。
1. 将它标定至你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位置。
2.把它落实到生命中的每一天。
每天实践一点点,每天走在目标实现的路上。
3.进行阶段性的反观与修正。
内外合一,行不累;知行合一,心不累。当人生发展目标确定后,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阶段性的总结与复盘。盘点,让你的每一天每一年不留遗憾”,我们就是一起这样,一边走一边阶段性的反观与反思。
用科学指导生活,用生活诠释科学,是“自由自在”心理生活家的核心,那么,什么是大家认为的“自由自在”呢?
影响的因素:身体健康,家庭和谐,做自己擅长喜欢的事,时间支配,财务独立。
约哈里窗
第一部分,你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属于公开信息;第二部分,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信息,属于隐私内容;第三部分,别人知道,而你不知道的信息,属于盲点或盲区;第四部分,你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信息,属于潜能。
不论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认识有多全面,都会受到环境、经验和教育背景等各种因素影响,存在认知的盲点与未知潜能区域。而人的成长,实际上就是将隐私、盲点和潜能不断开发与呈现,让自己可公开的信息越来越多的过程。
心理学上的自由自在
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只要你的选择是发自内心的,就可以说是自由了。这个时候,你就使用了自由意识。在自由意识下,不管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人都会愿意承担。
除了自由意识之外,自由还要有自由行为,包括自由言行和自由体行,也就是我们说的知行合一。意识到了,语言,说出来的话;文言,写出来的字;还有你为了获得自由的身体力行,也都要到位。简单的说,想自由,第一前提是能够做自己的主人,主动选择,主动承担,主动开始。
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在知道自己要什么之后,自己开始主动学习、主动发现。这个过程,让自己越来越开心,做事越来越高效,自己与他人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关于“自在”,原意是安闲自得,身心舒畅。佛教讲,心离烦恼的系缚,通达无碍。
自由自在的前提是,你已经开始主动去做一些事情,让自己的意识先自由。做的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当你明晰了自己的自由自在内涵,而外部条件还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时,做些什么,可以离这个理想状态更近一些?如何能让自己的感受更好一些?所以,让自己的意识先达到自由,这一步很重要,它决定了,你后面所做的一切是不是主动的、积极的自由。
学习一个方法
目标具体化,情境化,可行化
开始持续的成长
要有学习榜样,选对学习榜样。
多方案备用,优选可行路径。
佛学中有“执着与不执着”。当我们面对自己的目标时,要有执着与专注之心,但在路径与方法的选择上,要敢于小步快跑,先求有再求好,多角度平衡进行。
是面对问题与挫折时不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