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比热爱更有意思了!周五晚上的读书活动我们就很热爱。所以我们带着自己来到了阳光姐姐这里。
生活总是充满惊喜的。今天让我们回到三岁的时候,跳起来吧!一首《小螺号》让我们仿佛回到了90年代,我们随着音乐摇摆。再来一首家喻户晓的《小燕子》,其中一个伙伴用婀娜的舞姿带领我们一起扭动起来。最后一首《听我说谢谢你》,充满了童真童心。感恩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感恩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人。
今天我们继续朗读第四章——内省——穿墙而过和受害者监牢。在亲密关系中,当我们被墙困住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一起来听听伙伴们读完这一章的分享:
伙伴1:读完147~148页,我感触很深。在我24~26岁的时候,当我和老公有矛盾了,我总是会去否定过去,否定之前的一切,人在沮丧、低落的时候,都是一些负面的想法。那时候的我就是不能客观的看待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状态的变化加上自己的学习,收获很大。现在再跟老公发生矛盾,我是不会去否定过去,否定他对我的好。我会思考当下发生了什么。我也在慢慢地了解我老公,有时候我觉得这堵墙是我自己堆砌起来的。
伙伴2:想到了今天与朋友聊天的事,朋友刚结婚,怀孕了在家休息,现在都跟老公分房睡了。这就让我想到了我以前和老公的时候,天天掐架。她现在走的路是我之前走过的。婚姻中是有很多共性的。
伙伴3:在亲密关系中碰到墙了,有的人是破墙而过,有的人是呆在原地不动。不同的人对待墙的态度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了。有的人觉得墙是牢笼,而有的人觉得墙是奔向更好明天的一种门槛。可自己在墙里没找到窗,准备翻墙而过。遇到墙并不可怕,我们要想如何找到窗、梯子、门穿过墙。这是一个探索和成长。
受害者监牢的部分更有意思了,尤其是卡普曼设计的“戏剧三角形”,其中有拯救者、迫害者、受害者。在亲密关系中你是哪一种呢?我们通过多次扮演角色,深刻认识到到了自己的角色。这三个角色真的是太微妙了。
听听这位伙伴的分享:我记得有一次,我和老公坐在沙发上,孩子在旁边,我就在那里抱怨,责怪我老公不帮我做家务,自己的鞋也不自己洗,这时候我就是迫害者,我老公是受害者。听我这样说后,我儿子就马上就去洗自己的鞋了,还让他爸爸也去洗鞋。我孩子就是拯救者。还有一次,我辅导孩子的作业,就大声吼我孩子,老公就马上过来安慰孩子,不让我辅导。有时候是老公辅导孩子吼孩子,我就会去安慰孩子,不让我老公辅导了。
亲密关系是没有公式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人。但还是有一些原则是共通的,原则如下:
1.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
2.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
3.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4.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
5.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
6.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模糊的记忆现在都清晰了。我们的收获也非常丰富。第一步,要觉察自己的角色;第二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探寻在信念之外的其他可能性问题,如:这件事的事实是什么?我该怎样才能平静地接受痛苦?我真正想从这个状况中得到的是什么?等等。
问题不能够解决,只依赖就有的知识,人们永远没办法成长——唯有吸收新知识才能成长。由此可见,伙伴们都是很智慧的!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特别的周五我们在一起,我的眼里都是你,谢谢你!下周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