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自己或别人过分夸大的了优良品质,以处理心理冲突,这种防御机制叫做理想化。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便是理想化这一机制的生动写照。人到了青春期,道德观念往往急速发展,甚至脱离实际的膨胀起来,这就是理想化在起作用的表现。
在青少年的心目中,书上所描写的历史人物成了毫无缺点的完美人物,甚至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圣。这是由于,对于光明和黑暗并存的世界,儿童少年很难分清主次,理想化遂成为处理心理冲突的常见机制。
理想化的表现之一是,把感官享乐视为邪恶,这种境遇主义蕴含的道德观常能使克制自己的人感到高人一等。当然,优越感的满足并不能使人在道德上真正高尚起来。
物极必反,理想化防御一单失败,有可能导致对自己或别人的过分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