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絮语
——写给三十七岁的自己
文∕一笑东方
我给学生的感觉是特别有血性,特别有学问,特别大我。其实这只是我特别的表面,我骨子里是一个很“小我”的一个人。相较于高山大海,我更钟情于小丘溪流;相较于参天巨木,我更青睐于无名的花草;相较于行走繁华,我更钟爱归隐山野;相较于热闹,我更喜爱独处……
每天坚持阅读,那是几年前,现在不知是没时间,还是懒惰作怪,总之不会手持一书,自然屏蔽这喧嚣的红尘。唯一能坚持的是隔三差五的发个朋友圈,写点文字。除此之外,没有哪些行为说明自己是一个老文青了。
早些年喜欢写随笔,其实现在也喜欢。其实我的文字,都可以称之为随笔。一位文友曾对我说,写散文要有料,否则会显得空洞。我也懂,可是也许是工作原因,我不善交际,我的料乏善可陈。倒不如在文字中冥想或者放飞自我好。小说下不了笔了,不是因为懒,倒是因为想得太多,不仅是形式,甚至内容,都开始审慎起来,胆子开始谨慎起来,若不能突破自我,倒不如不写的好。
可能是出于经济考虑,很少也没时间去远足。当然自己在如诗如画的湾里梅岭一带徜徉了四年时光,所以身心已然是一个山人,所以并不羡慕山山水水间的漫步,毕竟是真正混入过山水呼吸里的一个人,所以灵山胜境不能打动我,地质奇观也不能吸引我,心若不曾圣洁,到哪儿也只能慨叹而已。佛法与文学一样,只有浸润于内心,发乎慈悲,才能觉解万物的灵性。人可以在五谷杂粮间穿梭,而雅致的东西发乎内心。外表光鲜,是人人所羡慕的,内心的干净并非人人皆可做到。勾心斗角是我所不擅长的,所谓佛系,并非不争,而是努力但不急功近利。仅此一点,我又跟红尘格格不入了。
喜欢听歌,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也喜欢唱歌,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虽然常常会跑调,但是好的自己喜欢的歌曲,还是能认真唱到最后。单曲循环其实是心灵的一个节拍,怕自己走调,所以不停地循环。年少时唱歌,记忆力特好,年岁逐增,唱的歌越来越少,能哼唱在口里的常是一些老歌。学生们说好听,我也会偶尔在空荡的走廊里忘我地唱起来。也许是觉得自己还年轻或者不想老的心态在捉妖。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为自己写一篇文字。仿佛是一次文艺的体检一样,看看自己的文艺细胞还有多少,适不适合继续文青下去,还是返璞归真,作为一个中年油腻大叔,整日的盘串,虚掷光阴,浑浑噩噩下去。克服不了地球的引力,似乎也很难振翅高飞,一举千里。只有在这样的一个的日子里,对自己坦诚相见,照见五蕴皆空,在苦集灭道的涅槃世界里看见更好的自己,去迎接人世的新征程……
写于201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