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一点#《了不起的我》#第二章 推动思维的进化#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心智模式
所谓心智模式,就是我们头脑中惯有的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因为它决定我们如何面对必然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决定我们如何追求一心想要的成功和幸福,并且决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如何评价自己。自我发展的过程,就是心智模式不断发展和进化的过程。
心智模式在两方面影响我们:
第一个影响是塑造我们的经验,影响我们的情绪。同样的半杯水,有些人看到的是只剩半杯水,所以感到焦虑;有些人看到的是还有半杯水,所以很开心。
第二个影响是引发行动。情绪、思维和行动是一体的。积极的思维往往会通过激发有效的行动,来验证它自身的正确性。如果你觉得一件事自己能应付,就会想各种办法,全力以赴。如果这件事做成了,就会加深“我能应付”的信念——这是一种积极的循环。反之,如果你觉得自己做不到,可能会拖延,想退路,找借口。最后事情没完成,会加深“我做不到”的信念——这是一种消极的循环。
根据能否促进我们跟世界的积极互动,心智模式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的成长型心智模式,另一类是消极的防御型心智模式。前者会引发探索和变化,而后者会引发防御和静止。
这两种心智模式跟人最初的安全感有关。
如果母亲给予孩子足够的接纳和肯定,那孩子发展出来的探索世界的本能就是自主自发的。孩子行动时既不需要考虑别人的评价,也不是为了赢得母亲的称赞。他们不会把挫折当作“如果我做不好,母亲就会嫌弃我”的威胁,而是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努力解决问题,把限制和困难当作有趣的挑战。
反之,如果孩子的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就会陷入防御型心智模式。他不愿意探索世界,不愿意面对必要的难题。他行动的所有重心都在想方设法回避可能的伤害,甚至通过缩减自己的活动空间来获得安全感。这些孩子很在意自己能否被他人赞扬和接纳,所以他人的一点点批评意见都会让他们焦虑万分。因为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他们就失去了行为的自主性,由此陷入另一种循环:不断寻求安全感。防御型心智模式就此产生。这种循环是防御的、向内的。
【启发和收获】
两种心智模式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面对困难每个人的反应都不相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迎难而上;另一种是知难而退。面对困难为什么会出现迥然不同的两种应对方式呢?先跟各位分享一个小故事。
2016年腾讯的联合创始人陈一丹宣布捐赠25亿港元设立全球最具规模的教育奖项“一丹奖”。虽然这个奖项只针对教育,但是它的奖金却比诺贝尔奖高出好几倍。奖金有三千万港元,外加一枚纯金奖牌。
首届“一丹奖”授予了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他到底做出了什么样的教育研究成果能获此奖呢?
她研究的是“防御型心智模式”与“成长型心智模式”两者的区别。
成长型心智模式的人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那些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而防御型心智模式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被决定了,不会变化,而别人的评价就是给自己下结论。所以他们极度在意外界评价,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的乐趣,而是我要获得正面评价。
为了证明两种心智模式自真实行动上的区别,德韦克教授先用测评把学生分成了“成长型”和“防御型”两类,然后观察他们在面对挑战时的真实反应。在香港大学,老师上课都是用英语的,但有些学生入学的时候英语并不流利,所以他们理应尽快提高英语水平。德韦克教授调查了两类学生们参加“英语提高课程”的意愿,统计显示:成长型心智模式的学生非常踊跃,而“防御型心智模式的学生却反应不积极。因为“防御型心智模式的学生不想暴露自己的不足。为了在短时间内看上去聪明,他们宁可拿自己的前程去冒险。
【行动和改变】
回想下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反应和行为,对照这两种心智模式的特点,你属于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