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祥花
在我的脑海里,常常会浮现出一幅山村唯美的画面:一夜雪后,村庄被白茫茫的雪笼罩,静寂的村庄还没有沸腾之前,雪地上留下一串串脚印,这脚印一直延伸到看不见。
离开村庄后,看到的只是与此相似的经过艺术加工的图片。住在城里后,也曾下过无数次雪,也曾看到过雪地的脚印,但那脚印是纷乱的,更多的是一道道杂乱的车辙。近几年,这些杂乱的脚印及车辙也很少看到了。因为环卫工为了行人安全在人们出行之前已经把雪清理干净了。在沥青铺就的道路上,人车过去是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这越发使我怀念小时候拂晓雪地的脚印。
寒假的天气是极寒冷的,大多是听着呼啸的狂风入眠的,这天气是极让人生厌的,它让心不能安宁。也有宁静的时刻。黄昏的天空被铅色的阴云所覆盖,天地间仿佛被一层轻纱笼罩,朦朦胧胧,如梦如幻,整个村庄静谧在暮色里。夜晚更是格外寂静,让人很快入睡。
第二天,母亲总是第一起床,我是在她的开门关门声中醒来的。还听见母亲带着惊奇而又喜悦的声音说:“哎呀,下雪啦,有二寸厚。”又听得“咯吱咯吱”母亲踩雪的声响。
听说下雪,我睡不住了,难得等来一次雪呀!
早期盼着来一场雪,与父亲一起堆个雪人,与小伙伴们玩玩雪球,更想学着鲁迅笔下的闰土与哥哥们雪地捕鸟……在一连串的引诱中,我也爬出了被窝。
推门一看:树木纤细的树枝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雪花,宛如天然的水晶帘;远处的山峦在雪的映衬下显得愈发雄伟壮观。雪后的景色多么美丽呀,可是我偏喜欢母亲在小院的雪地留下的脚印,因为它是母亲爱的奉献的见证,它是温馨的。母亲的脚印通向柴房,通向鸡窝,通向猪窝……母亲的脚印在洁白的雪地上画下了一张清晨勤劳图。
雪后父亲的第一件事是扫雪。小院是土院,太阳出来了,融化的雪会使小院变得泥泞,鞋子底会沾满泥巴,甚至湿了鞋帮。卫生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不保暖了,本应冰凉的脚板更冰凉了,又没有多余的棉鞋替换,所以这些雪要赶在太阳出来前都扫掉。父亲先把院里的雪扫成堆,然后把它们都倒在菜园里,让它们滋润土地,来年有利于作物生长。
扫完的小院,也会留下一些脚印,有母亲的、父亲的、哥哥的、我的,这些脚印是未扫雪前走过后,脚踩瓷实了,扫帚的力度不能把它们扫起,就留了下来。这些脚印是人与自然的交融,也是小院只有在雪后才会有的独特的风景。
雪后的清晨,每个人的心都是愉悦的,因都怀着一份对雪的热烈期盼。为它的清新,为它的美丽,为它的迟迟而来,它也给人们带来不便,但谁也恼不起它来。
父亲扫完了小院出了街,也要把门前的土路扫一段,这是村里人的朴实,没人组织,没人命令,家家门前自发扫一段,一段连接一段,整条路便全部扫通了,干干净净,更有湿润的空气,倍感清爽,让人忘记了冬的寒冷。
通向田野、村外的路仍是白茫茫的一片,不须清理,它们随着气候的变化慢慢会融化没了。
就是那白茫茫的一片中,早已有了行人的脚印,那脚印一直延伸很远很远,通向哪里,谁也不清楚。但可以肯定它们是勤劳朴实的农人留下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