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伸出围墙的琵琶树。记得怀儿子的时候,五月份上下班开车路过有枇杷树的人家,总被馋的不行。尝了一下,还是那个味道酸酸甜甜,自家种的就是里面的核有点大。
今天本想带着女儿去外婆家的老房子看看,可是女儿说她想去昨天和姐姐玩过的泥巴地里看看。于是跟着她走过田间小路,来到昨天她们玩耍的地方。女儿指着昨天画的牛头说:“妈妈你看就是这里,这个画就是我做的记号!这姑娘真的是特别贪玩,这么大了总玩些挺幼稚的游戏。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弟弟妹妹的影响,比如昨天就拿玩具和颜料做成所谓的彩色毛毛虫披萨,还特意端过来要我看看。晚上又在弟弟妹妹脸上画上颜料,叫他们在地上扮演老虎……
总之就是鬼点子特别多,有时候很让我抓狂。今天还是领着她继续出门探索身边的植物。
这种乡下真是到处可见的草叫“小蓬草”。嫩茎和叶可做猪饲料,只是现在的猪都吃瘦肉精,那还有养猪的商人有心去割草给它们吃。想来如果我们养的猪吃的是汲取天然养分的野草,那这样的肉吃进我们的身体里,不知道要比吃现在这满是瘦肉精的肉强多少倍!此草全草可入药,并有消炎、祛风湿、治水肿、肝炎等症。
接着是这种开着小朵黄花的鼠曲草,多半长在田垄边。有降血压,祛风湿的功效。外用治跌打损伤和毒舌咬伤,真是长见识了。
还有这种草叫——荔枝草。女儿说她的叶子很像薄荷叶,我很赞同。忽然想到好像是到吃荔枝的时候了。女儿当时听说她叫荔枝草,立马也问它会不会结荔枝。我说荔枝是长在树上的,这只是一种叫荔枝的草。(看来我们娘俩都想的有点多)
这种草——土大黄,以前读中学的时候学校旁边的堤岸下到处都是。它的根很像红萝卜,女儿拔起来的时候就惊讶的冲我喊说这是红萝嘛。它的根也具有药用价值止血、祛瘀、通便、杀虫、凉血解毒。
接着认识了野莴苣,这种草特别有意思。它还有个名字叫“指南草”,是人们对内蒙古草原上生长的野莴苣的称呼。它为什么叫指南草?原来在内蒙古草原上,草原辽阔,没有高大的树木,人烟稀少,一到夏天,骄阳火辣辣地烤着草原上的草,特别是中午时分,草原上更为干燥,水分蒸发也更快。在这种特定的生态环境中,野莴苣练就了一种适应环境的办法:它的叶子,长成与地面垂直的方式,而且排列呈南北向。这种叶片布置的方式,有两个好处:一是中午时,亦即阳光最为强烈时,可最大程度地减少阳光直射的面积,减少水分的蒸发;二是有利于吸收早晚的太阳斜射光,增强光合作用。科学家的考察发现,越是干燥的地方,其生长着的指南草指示的方向也越准确。自然界中每一样看似不起眼的生命都饱含着智慧呀!
这个是野艾草,女儿对这个草很熟悉。因为我时常会在药店买这种草煮水泡脚。我摘下几片叶子要她确认是否是艾草的味道,她闻了闻说:“妈妈,这个艾草味道很清香。”
这植物我对它也是有心里阴影的,名字不太好记——绵毛酸模叶蓼。记得小时候贪玩,总喜欢拔各种各样的草来过家家。记得有次拔完这种草然后揉了眼睛,当即眼睛就感觉废了。那真是欲哭无泪,因为完全是自作自受嘛。也不敢去妈妈面前求安慰,因为老妈那时候肯定会说:“谁叫你吃了没事去玩那东西的。”那个年代的父母总是少了点“花前月下”的美感,算了不数落他们啦,哈哈!!
这种草我估计身边没人没有见过吧!它叫牛筋草,女儿一听惊诧的大声说:“什么?牛板筋?”我听了很是无语道:“什么牛板筋?想吃辣条过头了吧,它叫牛筋草!”女儿一听立马点头笑嘻嘻的说:“哦,哦,我说它怎么可能叫牛板筋呢,原来是牛筋草啊!妈妈,我听错了。”说完又哈哈的笑起来……
在我的带动下,闺女也对身边的植物有了兴趣。她在一头拔出一棵小苗跑来问我,要我帮忙查查这是什么。它是构树苗,女儿一听是树苗立马说:“那我还是把它种起来吧。”于是种好后,我又摘了旁边构树上的一片叶子拿着叶跟位置要她看里面冒出来的汁液,是乳白色的,很像牛奶。记得小时候暑假在外婆家,小伙伴抓来天牛给我们要。我他们告诉我天牛会吃这种树的汁液,于是我就带着自己的天牛跑到构树底下一个劲儿的摘下树叶为茎里的汁液给它吃。过后,手上的味道就会特别难闻,因为构树的气味并不芬芳。所以女儿看这个树能冒出“牛奶”,起初玩的很起劲,后来凑近鼻子一闻。立马甩掉手中的叶子,作起呕来,她这反应实在也是太夸张了。我赶紧摘了点艾草给她问问,她长吁一口气说:“唉,还是艾草味道香。”看她这副情态,着实好笑。
这时我已经感觉有些累,正坐在一处歇息。没多久女儿又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喊着:“妈妈,你快来看!这里有两只蝴蝶,它们在干什么呀?”
我走过去一看,说:“这是鹿娥,它们正在交配孕育小宝宝。”
“妈妈,什么是交配?”女儿疑惑的问道。
我一下楞住了,对呀!什么是交配?好像自己也说不清楚。当时只能胡掰起来:“交配就是雄娥把精子送进雌娥的肚子里,然后雌娥不久就能产下宝宝啦。就像人的受孕过程一样啊。”
“那你和爸爸是怎么交配的?”她随即问道。
( 好家伙,我和你爸那也能叫交配吗?顿时万分无语!)我看着她,脑子里想这个问题该怎么掰下去呢?于是我只能在尽量陈述事实的基础上比较委婉的去和她交流这个话题。(其实我很多次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当孩子对这方面有兴趣的时候。我到底该怎么引着她去认识这样一个领域,显然今天我的解说还是不够自然和直白,过后自己还要不断学习呀!)
在我和女儿活动的过程中,儿子和一只毛毛虫玩的不亦乐乎。(小家伙这几天是玩嗨了,地上各种爬、打滚,现在已是一身泥的状态。被孩子奶奶看见又要说我带人不干净。其实我不是不想让他干干净净的,只是在干净和快乐之间我一定选择后者!)儿子拿沙子把毛虫埋起来、又抓在手上给它吹吹风、让它爬到腿上后又抓下来……期间还把我喊过去让我蹲下。我问他要干什么?
他抓起虫子说:“放妈妈手上。”
我的个天哪!我对这东西的心里阴影面积也是很大滴。也是小时候的经历,有一年暑假回到乡下外婆家。快进村子的时候,走过一棵树下,竟从天而降一只绿色的毛毛虫落到我的手上。不多久,手便火辣辣的疼起来。当时,所有人都来给我支招,记得有一个方法是要妈妈的母乳涂涂就能好。后来,找到村子里一个喂奶的妇女。可是涂完后还是很疼很疼呀,所以后来我对毛毛虫这家伙是敬而远之滴。但是今天儿子有这个需求,为娘又不想扫孩子的兴。(关键是看儿子抓了也没事,我好像有点坏。哈哈!)于是我鼓起勇气伸出手让他把虫子放在手上了,小虫子在我指头上快速的蠕动。儿子高兴的哇哇大叫,我的牺牲也值了。也谢谢儿子解除了我和毛毛虫这么多年的积怨……!
今天要和老妈带着孩子们一起回城了,再来就是下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