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的脚迹,无论是早期的“语丝派”,“论语派”,赞美母爱的“冰心体”,“跑野马”的徐志摩散文,还是被一度奉为新经典的杨朔、秦牧、刘白羽三家散文,直至海峡对岸立志要“剪掉散文的辫子”的余光中,甚或近来的“大文化散文”也好,“小女人散文”也罢,至少在一点上是一致的,即“我手写我口”。不管何种“文调”,无论向杂文倾斜的硬邦邦抨击时政的,还是抒情感怀到软绵绵无病呻吟的,或触景生情得悲歌哀怨、如泣如诉的,散文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作为灵魂的避难所或精神的栖息地而存在的。艺术是独立的,散文须是个性的。
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他不拘小节,这是人所周知的;但是对于大节,他是宁死不屈的。二三十年代,他和周作人过从甚密,张资平则与他同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可是,当他知道周、张降敌时,他的态度是斩钉截铁的。他正直、天...